公务员面试心理修炼大法

时间:2014-04-12 17:59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公务员面试心理修炼大法
  公务员面试心理修炼大法:心中有剑似无剑
  玩好心理战,并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需要的只是自我的修炼,当达到“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之最高境界时,对手在还没有和你过招之前,就已经胆怯了!
 
  有了信息战和心理战两个良好的基础,我们才有信心玩好这个心理战。这里的心理战,是指给自己信心,送别人压力。
 
  何以给自己信心呢?
 
  信心的获得来自自己的努力:
 
  首先:信息战的充足准备,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准备了充分的学习资料,使得我们的备考游刃有余,这种效率的提高,质量的上升,会给我们极大的信心。没有做好这种准备的人是不会获得这种成就感的。
 
  其次:文笔战的顺利开展,将使自己的书写能力大大提高,在短时间内完成题目要求。如果能保持不断的练笔,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考试中会有种“闸不住的洪水”一样的感觉,也就是说,想要写的东西还有很多,可惜考试时的篇幅要求有限!当达到这种水平之后,内心的信心是巨大的!
 
  再次:自己的求胜欲望!谁想拿自己的青春做赌注?谁愿意放弃现在,再等一年而获得今年可得到的胜利?况且明年是否能够成功,谁知道?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真的想要这个职位,就请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无人可敌的,我的对手将会败在我的手下,胜利终归于我的!
 
  何以送别人压力呢?
 
  当自己强大了,信心十足了,你的对手将会被你的镇定自若而吓倒,其实这类似于面试考试。在面试考试的备考大厅里,有的人镇定自若,有的人仍在看书,这种心态上的差别在行动上已经表现出来,当你做好了考试的准备,有了足够的信心,考场上的轻松表现,足以威慑住其他对手!
 
  心理战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以足够的信心面对挑战,心理战的成功在于能否树立自己的信心,如果自己在考试之前就已经没有了信心的话,不用敌人打倒你,你自己已经趴下了!
 
  相信大家都想做那个把人挤下独木桥的人,那么你就要努力做“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的高手!
一、关于为什么不谈谈你自己
 
  【解析】这是个自由度很大的问题,看似谈什么都可以,没什么难度。不过你要注意,滔滔不绝地讲上一两个小时绝不是考官所希望的。显然,提问者想让你把你的背景和想要得到的位置联系起来。
 
  【突破技巧】有几个基本的方法。一个是直接简要回答所问的问题,另一个是在回答前要求考官把问题问得更明确。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你都要很快地把你的答案转到你的技能、经验和你为得到目前这份工作接受的培训上来。
 
  【致胜妙答】“我来自一个小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都还在工作。中学毕业后,我攻读市场营销学士。期间在一家商业机构担任行销执行员,学了不少管理方面的知识。例如,我全权负责的一个批发销售公司的业务,销售总额一年为200万美元。在那里我学习到怎么管理人事,在压力下解决问题。我希望能更好的运用我的技能。我相信我的经验和学历将让我迎向未来更大的挑战。”
 
  只简单的介绍了个人历史,很快的将重点话题转到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和经验上来。你也可请面谈者把他确实想了解的东西集中到一点,如你可问:“你是不是想知道我受过的教育,或者与工作有关的技术和经验?”等,大多雇主都会乐意告诉你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
 
  二、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录用你
 
  【解析】这是个很不客气的问题,也许有时候这个问题不会问得这样直接、正面,但是会在其他问题之后被提出来。
 
  【突破技巧】直接的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什么他们要雇用你呢?最巧妙的回答是对他们而不是对你有利。这个问题会使你向他们提供证据以证实你可以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销售、解决问题(如准时上班,改进对顾客的服务,组织一个或多个管理工作等)。
 
  【致胜妙答】“我是个经验丰富的经理,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从组织项目的实施到鼓励员工合作,我都得心应手。多年来,我已经掌握了一套雇人和留人的技巧。此外,我还擅长帮助公司顺利实现技术改造和员工培训。我经常对主要客户进行示范讲解,我们的销售额在过去两年平均增加了87%。”在这样的回答中,其巧妙之处在于让事实说话,直接而自信地凸现自我优势。
 
  三、关于你有哪些主要的缺点
 
  【解析】这是相当棘手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好的话,相当于自暴缺陷,自己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但又非回答不可,怎么办呢?
 
  【突破技巧】回答这样的问题应诚实。完满的回答应该是用简洁正面的介绍抵消反面的问题。
 
  【致胜妙答1】“工人们指责我对工作太投入。我经常提前一点上班安排好我的工作,晚一点下班,使要干的事得以完成。”
 
  【致胜妙答2】“我需要学会更耐心一点。我的性子比较急,我总要我的工作赶在第一时间完成。我不能容忍工作怠慢。”
 
  诸如此类的回答虽是自身的缺点,但对工作的积极性抵消了其反面,因而收到了正面的效果。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