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4)

时间:2013-10-27 10:35来源:广东人事人才网 点击:
二、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
  
  二、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思路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此题要求依据“给定资料3”的内容,概括对于如何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问题,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给定资料3”分别阐述了北京“菊儿胡同”、上海豫园、枫泾古镇三者在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
  材料第二段介绍了“菊儿胡同”是吴良镛在北京四合院基础上设计的现代民居,它自觉地顺应了城市的传统肌理,并在第三段中强调了如何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的报告,这也是对此种传统建筑改造路子的总结。
  材料第四段到第六段介绍的是上海豫园的特色经验。第五段主要说明其将传统本土文化及民间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第六段介绍的是其推出了“豫园中国节”的概念,将民俗文化与节日概念相结合。
  材料第七段到第九段介绍了枫泾古镇的魅力文化,其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关键在于保留历史的原貌,还原其可真性,并将特色文化整体保留。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经过提炼,将各个要点进行分析加工,并整合出答案。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严格按照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
   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重点在于将地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一是自觉顺应城市传统肌理,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二是建成与本土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 的旅游风景区,将历史和民族联系起来,形成文化综合体;三是将民俗风情与节日相结合,推出概念文化,现实民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四是还原历史真实风貌,并 保留浑然整体。
  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
  (4)总字数400-500字。
  【思路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设定的背景是“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作答任务是为志愿者写一份向游客介绍妈祖文化的示范性讲解稿,讲解对 象是游客。本题限定的给定资料范围是“给定资料4”。作答要求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逻辑清楚”、“表述生动,对象明确”。虽然相关要点在给定资料中都有提 示,但是比较散,需要考生用清楚的逻辑进行加工,把要点清楚地表述出来。既然是讲解稿,要符合“表述生动,对象明确”的要求。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4”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海上航行的祭天习俗以及妈祖成为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的渊源,这是妈祖文化的起源。
  4—6自然段叙述的是妈祖对佛教、儒家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广泛影响力,及其发展历程。7—9自然段讲述澳门、台湾等地对妈祖的信仰也十分普遍,全球最高妈祖圣像的落成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两岸文化交流,有着促进两岸统一的政治意义。
  作为讲解稿,最后要强调妈祖文化对于海外游子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要点按照“妈祖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意义”的框架加工整理,写出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到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脚下,参加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起源于古代人民的海上祭祀活动,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为了祈求平安,航海者在起航前要先祭天妃。妈祖正是历代船工、海 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起名林默。早期因知识广博、助人为乐为乡人所信赖,继而 被附近渔民神化,在她过世后为其修建祠庙,为最早的妈祖庙,而后妈祖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妈祖的影响力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20多个国家地区。
  佛教和儒家均对妈祖进行了吸收、演绎和“改造”,将其塑造成为精神典范。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文化进行加封行赏。元朝时妈祖升为国家级的航海保护神。明清时代,受当时移民潮的影响,信仰妈祖的范围不断扩大,清代时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
  在台湾,妈祖信仰也十分普遍,2012年9月28日,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的落成有力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的传统美德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让我们借妈祖知名,以亲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
  四、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愀复与发展。(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
  (3)不超过400字。
  【思路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由题干可知,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这就提醒我们: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5”,因此,“给定资料5”需要重点研读, 并从中提取要点。题干中还要求“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这句话主要是提示考生短文的作答内容是介绍鹤溪缸窑,介绍的目的是促进 缸窑的恢复与发展。所以,考生在作答过程中,不能忽略三方面内容:一是鹤溪缸窑的历史;二是鹤溪在发展缸窑方面的优势;三是呼吁社会来鹤溪发展缸窑产业。 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行文体现大学生村官身份;二是短文需要标题;三是“四点要求”。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作答这道题目,我们首先要把握“给定资料5”中每一段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第一段,介绍鹤溪缸窑的辉煌历史功绩。
  第二段,介绍商周时期缸窑的早期发展。
  第三段,介绍明万历年间缸窑的初期发展历程。
  第四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缸窑发展的全盛阶段。
  第五段,介绍进入六七十年代,缸窑发展由空前繁荣转为衰落。
  第六段,介绍鹤溪镇发展缸窑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同时也表达出对鹤溪缸窑发展的忧虑。
  第七段,点明鹤溪缸窑的历史及现实价值。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由于题干要求以短文形式,因此,考生的答案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考生可以按照“介绍平阳鹤溪发展缸窑的自然及人文优势,继而介绍鹤溪缸窑发展的历史,转而提出溪缸窑当期发展困境,最后呼吁社会参与到缸窑的恢复及发展中”的逻辑思路作答。
  【参考答案】
  鹤溪缸窑期待恢复与发展
  平阳鹤溪缸窑拥有百年厚重的历史。鹤溪镇拥有生产缸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窑土资源丰富、烧窑条件一应俱全、窑缸整体布局十分合理。鹤溪缸窑是浙南民间手工艺的缩影,更是研究陶瓷发展鲜活的史料。
   早在商周时期,浙南先民就掌握原始制陶技术,平阳则以鹤溪缸窑创建时间最早;到明万历年间,鹤溪缸窑经历了村庄建窑、私人办陶、陶器合作社、化学工业阶 段;新中国成立后,制陶业迅猛发展,经历了生产合作小组、生产合作社、国营性质的工厂等阶段,这一时期缸窑生产完成了援外任务、解决了上海无缸砖的后顾之 忧,使缸窑烧制达到了全盛时期。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缸窑在浙南只有空前的繁荣。由于缸窑恢复私人作坊方式,导致设备简陋、缺乏更新, 使缸窑的数量和继承人不断减少。缸窑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时刻,作为平阳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迫切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鹤溪缸窑的恢复与发展,守住鹤 溪的传统、百年的文化。
  五、“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2013年的省级作文题题目要求围绕“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带来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并给出题目,属于命题作文,但“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颇为含蓄,我们可以加副标题来点明题意;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可以自选角度,树立其观点和立意。
   通过分析给定资料,我们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因此文章观点立意就应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来展开论述。资料1 说明的是传统婚礼习俗对凝聚乡村生活文化的影响,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和形式;资料2则从倒卖文物、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民间文化的没落等入手分析了文 化保护的必要性,尤其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指出了某些官员在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误区。资料3指出在文化工程保护建设中要重视保留原真性和生 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4通过妈祖文化的追溯和探讨,突出其精神信仰的传承。资料5描述了民间手工艺-鹤溪缸窑的发展历程和意义以及其 面临没落的现状。资料6通过作家F对贺兰山岩画、皮影戏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感悟,来引出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所思所想,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保护。
  开头部分从“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感悟出发,得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第二、三段提出结合材料和实际,提出两个分论点并进行论证分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
  第四段通过引用温总理的名言阐述文化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提升思想高度。并进一步指出其意义和发展目标。
  【参考例文】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承续中华民族文化
   被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的作家F在看到雄浑壮阔、原始古朴的贺兰山岩画后,感慨良多,并留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题词警醒后人。当千古岁月逝 去,伟大的先人们却为我们留下了“能言”的各种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包括“有形之宝”,更有“无形之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加强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真正的艺术在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来源。但纵观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无论是传统婚礼习俗,还 是地方戏曲、皮影戏、剪纸、刺绣等各种乡土艺术,都已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外来文化。在各地泛滥的“仿古潮”中,大肆夷平历史故地,无情摧毁传统民 居,斥巨资生造形象工程,生搬硬套虚假民俗和人物,这些对原有城市乡镇的破坏和重建,是对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形成毫无生气的千城一面。拯救民俗文化,应 重其内涵发扬,在融入生活、融入城市中焕发生机,在群众的记忆里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官员为了政绩指 标,不惜余力“申遗”成功,之后却浮于表面,忽略“申遗”后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有完善细致、科学合理的保护体制 和建设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要只做“面子”工程,还要做好“里子”建设:要完善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遵循;加强对 违规拆建、盗窃文物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大力号召全民保护,做到人人爱文物、人人传精神。同时,还要学会去粗存精,撇弃陋习,留其精华。只有练好厚实的“内功”,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