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是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也是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生态资源最为富集,全市森林覆盖率72.5%。居全省之首。然而2010年以来, 韶关市8435%的国土相继被划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韶关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在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发展受到 极大限制的情况下,转型和升级,形成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已经是韶关市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如何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实现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绿色转型?韶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确立了旅游业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龙头的地位。
2010年,丹霞山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周边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吃上了“旅游饭”。2012年, 韶关市接待游客2117.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5.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2%和20.28%,在整体经济放缓的情况下,韶关市的旅游 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位游客在游记中这样描述:“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而过,小河旁风车在夏日凉风中咿咿作响。记得5年前来这里时,这条河流的还全是生活污水,臭气 熏天,如今,大大变样了。小河边上,一些外出村民闲置的农舍,已经被开发者租了下来,无论墙头上印着的毛主席头像和语录,还是屋内原有的劳作工具,都完整 保留着,供游客参观。穿过农舍,但见古木参天,茂林修竹,姹紫嫣红,一片清凉,再前行就是一片碧绿的田野,一条绿道从田野中穿过,供人们骑车散步,绿道尽 头又是一路好风景。”
2012年,韶关市又提出了“环丹霞山生态旅游产业园”的总体规划,产业园由“一核两环”组成:“一核”为168平方公里的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内环”为124平方公里的遗产地缓冲区,“外环”为305.8平方公里。
我国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韶关市立足本市发展战略性产业的优势进行了规划,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领域为重点,扶 持金属综合回收产业做大做强, 将废物处理产业与韶关稀土资源开发 相结合,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开发以中药材为基本原料的现代中药,抗肿瘤药物、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逐步建立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名贵药材种植、保健食 品等几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以先进制造业中的液压油缸、铸锻件、汽车零配件等产业话语权为依托,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进 军。将韶关建设成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配套基地。
材料6
G市推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已经运营三年,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市交委(交通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了一次意见征集座谈会,邀请了部分市民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前来参加。以下是部分发言记录:
主持人(市交委陈处长):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我市利用国有资产成立了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公司。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模式,由他们具体 负责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建设管理、维护和自行车租赁服务。现在这项服务已推出3年,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 这个座谈会,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声。为我们改进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刘阿姨:我现在退休了,就是操持家务,常常要去超市买点日用品,地方离超市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选择骑自行车最适合,不方停,也不用提着大包小包步行回家,省时省力,还锻炼身体确实是绿色出行的首选!
曾女士:我不喜欢骑车,主要是由于很多街道都没有设非机动车道。骑自行车需要在马路上和机动车抢道,感觉实在是不安全。
韩先生:我家和单位没有合适的对接租赁点,早上租了车,晚上下班后还得回原租赁店还车。这样一天下来租金也不少,每天上下班,一个月下来都能自己卖辆自行车了。
李经理(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据我们统计,租车一小时免费期间内还车的占租车人群的90%以上。这说明大多数人都是快借快还,免费用车, 自行车的利用率还是挺高的。可车用得多损耗也大,今天车锁坏了,明天显示屏黑了,修修补补是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其他运营成本,政府补贴资金和收上来的那 点儿租车钱根本就不够!
赵先生:我几乎每天都骑公共自行车上班。不过。由于小区边上的租赁点规模较小,锁桩不多,晚上加完班回来,站内的锁桩都停满了,就只能把车骑到 其他站点还掉,回家时,就不得不走上很长一段路。再一个,我发现公共自行车普遍存在部件损坏的问题,大部分车辆轮胎不够气,骑起来特别费力,还有的车座不 结实,车轮不稳固。早上起晚了点,站点内就剩下几辆坏车了,有时甚至连坏车也没有了。
吴师傅(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维修工):还有一个问题,平均每天,每个站点都会出现10多辆未锁好的自行车,这能不丢车吗!
任主管(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在实际运营中,确实出现了许多还车失败的现象,就是车推到桩上但未锁好,下一位市民借车时不用刷卡就能将车 取出,这让“顺手牵羊”变得轻而易举。另外,还出现了持卡借车不归还,擅自占用公共自行车的不文明现象。自2011年底开始,截至目前,投入运营的公共自 行车,已有200余辆丢失。
庄女士:租赁站点设在居民小区的门口或者小区内部很重要。现在自行车租赁站都设在了各个地铁、公交站点,而最重要的“起点”——许多居民的家门口却没有站点,这样很不科学。
材料7
“生态消费就是节约用电,用峰谷电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一边填写问卷一边认真地对调查员解释到。这是某市进行的“生态消费现状调查”中的一幕。
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行为。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该市市民的生态消费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购买生态产品的认同度高达87.6%;在节约用电方面,有52.1%的消 费者会选择节能电器,78.3%的消费者有随手关灯的习惯,有60.2%的消费者认为夏天应当适度使用空调;在塑料袋的使用调查中,有接近70%的消费者 选择尽量少用塑料袋,有52%的消费者在买菜或到超市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在低碳出行方面,有高达81%的消费者表示会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从不同 人群情况来看,年长者和已婚者对购买生态产品的认同度显著大于年轻者和未婚者。
本次调查也发现了消费者对生态消费在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偏差。例如,消费者对生态消费的“健康”和“环保”属性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对“循环利 用”和“节约资源”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调查还发现,目前有56.53%的消费者认为生态商品的价格太高。也有消费者指出,现在市场上有些所谓的“生态产 品”,仅仅是炒作一种时髦的概念,其产品质量并没有真正体现“生态商品”的价值,“生态”往往成为企业促销的幌子。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还不难认识到,生态消费既是人们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过程,也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只有人们掌握了生态消费 的知识,形成了生态消费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改变既有消费模式,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