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县级)答案解析

时间:2015-03-28 20:16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县级)答案解析
  
方便广大考省了解公选笔试设计与结构化面试的特点,遵循其基本原则,对应试者而言,可以充分准备,有的放矢;对于考官来说,可以更科学地编试题,加强误差控制和不断笔试方法与创新面试,特分享 《公选笔试设计与结构化面试》视频课件,有兴趣的考生可以加入广东公务员考试群:169499677 加群密码:gwyks,在群公告里查看课件地址,本群会定期发布公考相关资料,敬请关注!!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县级)答案解析
1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航船行进在“新常态”这片新海域上。尽管有风浪、礁石,但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世人(      )的答卷,呈现出增长平稳、改革深入、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A.侧目   B.注目   C.炫目   D.瞩目
本题参考答案是D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固定搭配。
空格处与“令世人”搭配共同形容“答卷”,且根据后文的内容可知这份答卷是一份写满成就的答卷。选项中“令人瞩目”、“举世瞩目”为常见固定搭配,且多用于修饰“成就”。故D项为正确答案。
A.项侧目指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如侧目而视。   B.项注目强调集中目光,如这身打扮太惹人注目了。   C.项炫目指耀眼夺目,如南京路上光彩炫目。
故参考答案为D。
【文段出处】《驾驭宏观经济的大哲学》

【考点】实词填空
2清正廉洁,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自我追求,也是老百姓的(      )希望。
A.深切   B.急切   C.殷切   D.恳切
本题参考答案是C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固定搭配。
A.项“深切”指深厚亲切,深刻切实,常与感情、感受等搭配,如深切同情,体会深切;B项“急切”重在强调急迫,如急切的心情;D项“恳切”侧重于诚恳,常与态度搭配,如态度恳切,恳切祝愿,与文段中百姓对党员干部的“希望”都无法搭配。C项“殷切”意为深厚而急切,可见这一词已经包括了深切与急切的涵义,语义更为丰富,且最常与希望、期待等词搭配使用。
故参考答案为C。
【文段出处】《领导干部要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考点】实词填空

3在历史使命的(      )下,唯有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
A.指引   B.召唤   C.指导   D.召集
本题参考答案是B,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搭配。
此题的核心解题点在于空格处所填词语与“历史使命”的正确搭配。A项指引重在方向性的引导,除了与人搭配外,常与精神、理想等词搭配使用,鲜搭配“使命”。   C.项指导意为指示教导,往往与较为明确具体的词语搭配,而文段中的“使命”过于抽象。   D.项召集意为通知有关人员聚集,与文意完全不符。   B.项召唤为比喻性的呼唤,常与使命、时代、历史等抽象名词搭配使用。
故参考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而奋斗》
【考点】实词填空

4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培养一代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问题才能(      ),国民经济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
A.迎刃而解   B.水到渠成   C.立竿见影   D.知难而进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此题考查关联词及成语含义辨析。
文段以“只有……才……”的必要条件关联词表明整个文段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型文段,空格处应填入表达解决农业问题之意。
A.项迎刃而解原指劈竹子,只要破开头几节,下面的就迎着刀口裂开。比喻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问题就很容易解决。重在强调解决问题,与文意相符。   B.项水到渠成指水一流到,沟渠自然形成。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会成功。重在强调条件的重要性以及顺其自然,与文意不符。   C.项立竿见影指竖起竹竿,在阳光下立刻便能见到竿影。比喻见效快。重在强调效果好,而非解决问题,与文意不符。   D.项知难而进指明知有困难但仍然努力去做,不退缩。重在强调面对困难的态度,并无解决问题之意。
故参考答案为A。
【文段出处】《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农民问题》
【考点】成语填空

5发展没有局外人,谁也不能(      ),各级领导干部更是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
A.置之度外   B.置身事外   C.置之不理   D.置若罔闻
本题参考答案是B,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含义及重点字词对应。与前文中“发展没有局外人”以及后文中“身先士卒”均可知,文段要强调对发展的积极参与。A项置之度外指(把生死、利害)放在考虑的范围之外(度:指个人考虑所及的范围),与文意显然不符,故排除。C项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多搭配他人的言行,而非文段中的发展,故排除。D项置若罔闻指放到一边,好像没听见一样,显然重在以听不见表达漠不关心之意,亦无法与发展搭配,故排除。而B项置身事外一词中的“事”恰好对应了发展这件大事。
故参考答案为B。
【文段出处】《干部是干出来的》
【考点】成语填空

6造成城市白领们“亚营养”危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长期在外就餐且通常凑合应付。这样容易导致某种营养素的(      ),并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多油、高糖、高盐等(      )膳食习惯。
A.缺乏 不良   B.失衡 不当   C.流失 不良   D.失调 不当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搭配。
此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不良习惯”的固定搭配排除B、D两项。不当多搭配行为。
反观A、C两项的第一空。缺乏重在强调少,没有;流失则为以前有,后来失去。与文段中“长期在外就餐且通常凑合应付”对应可知,这些营养素并非之前存在而后失去,而是由于吃饭凑合应付压根就没有。故排除C项。
故参考答案为A。
【文段出处】《亚营养百度百科》
【考点】实词填空

7某市推出“自住型商品房”,意在(      )涨价预期,但由于自住型商品房用地进一步(      )了普通商品房用地,使得商品房地价一再上涨。
A.平抑 缩减   B.制止 挤压   C.抑制 压缩   D.平抑 挤压
本题参考答案是D,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句子主干分析。
第一空分析选项,制止指用强力迫使行动停止或情况不再发生,显然无法与涨价预期搭配,违背常识,故排除B项。抑制为压抑、控制;平抑在抑制的基础上还含有使之平稳的涵义。可见平抑的语义更为丰富,故排除C项。
第二空分析句子主干,为“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了普通商品房用地”,显然挤压这个主动性动词更为合适,如用缩减,应为普通商品房用地被缩减。故排除A项。
故参考答案为D。
【文段出处】京地价三级跳明年房价难摁住
【考点】实词填空

8很多人对励志书籍的阅读体验是,读的时候(      ),但激动了几天之后却发现生活还在继续,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多大(      )。
A.心潮澎湃 改变   B.心潮起伏 改变   C.热血沸腾 转变   D.慷慨激昂 转变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对应及近义词辨析。第一空根据后文的“激动了几天”可以对应得出,所填成语应表达心情十分激动之意。B项思潮起伏仅指思想活动十分频繁,并无激动之意;D项慷慨激昂用以形容满怀正气,激动昂扬,但特指讲话的语调及情绪,与原文阅读的大语境不符,故排除B、D两项。A项心潮澎湃指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C项热血沸腾比喻激情高涨,均符合文意。
第二空区分改变和转变。二者均强调变,但改变搭配范围较广,转变则常搭配抽象名词,如转变思想、转变作风。文段搭配的名词为“道路”,故改变更为恰当。
故参考答案为A。
【文段出处】《书里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
【考点】混搭填空

9建设现代农业,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      )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      )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      )新突破。
A.发掘 开发 寻求   B.挖掘 开发 寻找   C.发掘 开辟 寻找   D.挖掘 开辟 寻求
本题参考答案是D,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搭配。
此题第一空较难区分,且与“新潜力”的搭配均可。故可从后两空入手。第二空搭配名词为“新途径”,显然开辟更常与道路、途径、线路、领域等词连用。故可排除A、B两项。开发常与能源、新产品、智力等词搭配使用。
第三空寻求在寻找的基础上还含有追求、探求之意,语义更为丰富,且与“新突破”的搭配更为合适。故可排除C项。
故参考答案为D。
【文段出处】《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
【考点】实词填空

10(      )改革开放大业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大厦,(      )老百姓身边细微之处的需求,就是建成这座大厦的一块砖、一片瓦,(      )给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则是每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A.如果 那么 而   B.尽管 但是 也   C.因为 所以 则   D.假设 那么 且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此题考查虚词,即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改革开放是正在建设中的大厦与老百姓的需求是大厦的砖瓦之间并无B项的转折关系,亦非C项中的因果关系。故排除B、C。
A.、D两项均为假设,均可填入。
需求是砖瓦,与每个党员干部必须给大厦添砖加瓦之间并非D项中“且”表达的并列关系,而是A项中“而”所表达的顺承关系。
故参考答案为A。
【考点】虚词填空

11从高层决心和公众自觉方面看,大气污染治理的步伐不断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更有所作为,这是无可争议的重头。同时,作为每位公民却可做到少些抱怨,多些从自身做起,比如不放鞭炮、多乘坐公共交通等等。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
A.每位公民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都应承担相应责任   B.大气污染治理需要政府与每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C.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应承担起最主要的责任   D.政府与公民都已经开始积极投身于大气污染治理中
本题参考答案是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中心的概括总结。
文段首句提出治理大气污染这一话题,后两句以“同时”连接的并列结构可知,政府与公民都需要发挥作用,故B项正确。
A.、C两项分别侧重于公民和政府,不够全面;D项偷换时态,文段为对未来的倡导,D项中的“已经”偷换为对现状的描述。
故参考答案为B。
【考点】表面主旨题

12当前意义上的人民福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简单的温饱状态,而是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既包括人民的权利和尊严,也包括人民的收入和消费,同时也涉及自由、安全、社会保障和精神生活等方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人民福祉的内涵相比以往有了巨大的变化   B.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状态了   C.人民福祉的含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丰富   D.人民福祉已经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过渡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中心的理解。
首先根据“人民福祉”这一主题词可排除B项。文段以“不同于历史上……而是包括……”表达对历史与现在的对比,A项准确的表达了这一对比。C项仅说明了现在,而未体现出前后的对比,故不够准确,D项的“已经……过渡”说明这一过渡已经完成,即人民福祉仅包括精神层面,与文意中物质、精神都包括的语义不符。
故参考答案为A。
【考点】表面主旨题

13现代社会中对公共事务的探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与一般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不同,智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应基于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非情绪的宣泄和价值判断的争议。智库要尽可能从自己一手得到的材料和客观事实出发进行研究,完成对复杂资料的筛选和判断,建立持之以恒的预测分析系统。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      )。
A.智库是一个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机构   B.智库的运作具有相当高规格的要求   C.智库应该科学客观地参与公共事务的探讨   D.智库对公共事务的探讨比一般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更深入
本题参考答案是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中心的概括总结。
文段为分分结构,从两方面指出智库应如何对公共事务进行探讨。第一句以“应”为标志,强调“基于科学的分析和论证”;第二句以“要”为标志,强调“从客观事实出发”,综而观之,C项中的科学客观对此二者进行高度概括。故参考答案为C。
A.项为对智库的定义,非文段重点;B项偏离了探讨公共事务这一主题词;D项仅针对第一部分阐述,过于片面。
故参考答案为C。
【考点】隐含主旨题

14宋、明、清三代,非进士出身者,基本无法成为宰相,而许多炙手可热的官职,也规定不是进士出身者不许担任。能考上一个进士,已经殊为不易,更何况作为进士中第一名的状元了!状元一旦出笼,便立刻进入国家的储才机构——翰林院,被作为未来的宰相加以重点培养,各种别人削尖了脑袋也谋不到的美差也会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考取状元是成为宰相的必经之路   B.重要官职都由进士出身者担任   C.只有状元才能进入翰林院   D.状元在仕途上由更好的发展机会
本题参考答案是D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辨析。此题可用细节题中的相对绝对法确定答案。A项中的“必经之路”、B项中的“都”表述均过于绝对,说法不够准确,故排除。C项亦缩小范围,文段中意为状元可进入翰林院,并非翰林院里只有状元。
故参考答案为D。
【考点】细节判断题

15从发展趋势来看,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大势所趋,因为片面过度追求这一个指标,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放心食品、良好教育、便捷出行、健康工作、安享晚年等美好生活方面更高水平的期待与向往。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片面追求GDP指标的不当之处   B.淡化GDP增长目标后的发展趋势   C.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D.淡化GDP增长目标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本题参考答案是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中心的理解。
文段结构非常清晰,首句提出淡化GDP增长目标是大势所趋,随后以“因为”为标志,详细阐述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故参考答案为D。
A.项为原因内容,非文段重点;B项为无中生有;C项亦在原因解释中,非文段中点。
故参考答案为D。
【考点】表面主旨题

16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态度最积极乐观的被调查者在研究持续期间膳食结构的改善幅度最大,而最消极悲观的被调查者不仅从一开始便更倾向于选择较不健康的饮食,而且在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干预后,改善的情况也不理想。研究者指出,自控能力是令乐观者更易成功戒除抽烟、喝酒和暴饮暴食等坏习惯的关键。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饮食结构取决于人的情绪的好坏   B.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难通过干预而改善   C.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D.悲观者的自控能力无法通过干预而改善
本题参考答案是C, 
【解析】此题考察细节的一一对应。A项中饮食结构与人情绪好坏之间的条件关系属无中生有;B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明确表示饮食习惯难以通过干预而改善的群体为消极悲观者;D项亦程度过重,文段中为“改善的情况不理想”而非“无法改善”。C项内容对应首尾句。
故参考答案为C。
【考点】细节判断题

17经济增长下滑源于人口的老龄化,果真如此吗?有结论指出:人口结构越年轻,国家越穷,而反之则越富。那么为什么要恐惧老龄化呢?人们认为衰老会让人变得脆弱,65岁以上的人是社会的负担。不过,一些人的生产力要远远高于其他人,而这并不关乎年龄。事实证明,人口老龄化需要结合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和健康状况来综合考虑。全球大多数国家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于年长者,他们通过提高教育程度来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办法,或许可以弥补人口少的缺陷。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人们完全有能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B.要多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C.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没有任何影响   D.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本题参考答案是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总结概括。 文段以问句开头,引出经济增长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关系这一话题,随后进行分析。最后以事实证明,人口老龄化需要综合考虑,方可客观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B项中多角度一词为综合考虑的同义替换,故参考答案为B。
A.项中的完全与C项中的任何表述过于绝对,较易排除。D项观点并非文段的观点。
故参考答案为B。
【考点】表面主旨题

18对于雾霾天气,人们深受其害。殊不知,精神上也存在雾霾现象,如果不及时驱除,就会使心灵压抑灰暗,精神萎靡不振,思想浑浑噩噩,危害一点儿都不比雾霾天气小。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矛盾多,这种精神的雾霾对于个人生活和各项事业的害处多多。如何调试心情,驱散雾霾?一剂良方就是借助文艺的力量,以文“明”志、以文“养”心、以文“怡”情、以文“化”人。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借助文艺有助于驱散精神雾霾   B.精神雾霾比雾霾天气更难驱散   C.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精神雾霾出现的原因   D.精神雾霾对人们的危害比雾霾天气更大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此题为主旨化的细节判断题。文段先以雾霾天气引出精神雾霾这一话题,中段对精神雾霾的形成原因加以分析,最后以设问句给出对策,即“借助文艺的力量”,故A项正确。   B.、D两项均为二者对比,属无中生有;C项的原因过于片面。
故参考答案为A。
【考点】细节判断题

19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以有经济保障和物质享受为前提的婚姻数量迅速减少,但是“金钱决定一切”、“拜金论”仍然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在恋爱婚姻自由的现代社会里,依然存在家长极力干涉子女婚姻的情形,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工作条件仍然是主要的参考因素。我们不禁思考:金钱能决定一切吗?当然不是。
通过这段文字最有可能作出的结论是(      ):
A.纯粹建立在美貌和激情基础上的婚姻将会是失败和不幸的婚姻   B.婚姻中感情是最重要的因素,经济保障和物质享受均无需考虑   C.现代社会中女性需要通过婚姻中的财富和地位提高自身的身份   D.为了美好的婚姻,我们要有正确的婚姻观和对待婚姻的态度
本题参考答案是D, 
【解析】此题考察接语衔接,重点关注给出文段的最后一句。前文介绍了现代社会中“金钱决定一切”、“金钱决定婚姻”的大背景,尾句以设问句的形式可知,作者的观点是完全否定“金钱决定一切”的观点,接下来最可能做出的结论应与此紧密衔接。D项符合作者态度。
A.项的美貌与激情为无中生有,故排除;B项感情最重要,经济保障无需考虑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重点仍在财富和地位,与文段矛盾,故排除。
故参考答案为D。
【考点】接语选择题

20对于消费者来讲,传统零售业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互联网可以将一件商品的真正定价变得透明,让每个人都知道商品的真正价格区间。传统制造业属于封闭式生产,由生产商决定商品品种、型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割裂的。而互联网会让消费者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由用户决定他们想要的商品。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互联网将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   B.个性化定制是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C.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与改造   D.互联网会对传统零售业和制造业产生影响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此题考察对文段主旨的概括总结。文段以传统零售业信息不对称这一最大弊端引入,可知后文重在强调互联网能够解决这一弊端,即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A.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   B.项未包含“互联网”这一主题词,可轻松排除;   C.项的渗透与改造为无中生有;   D.项重点在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非文段重点。
故参考答案为A。
【考点】表面主旨题

21
   3、 10、 31、 94、(    )
A.125   B.188   C.283   D.2914
本题参考答案是C, 
【解析】原数列两两作差,得到新数列:7、21、63、(   ),新数列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故括号内应为63×3=189。题干所求项应为94+189=283。
故参考答案为C。
【考点】多级数列

22
  2、 10、 30、 68、 130、 ( )
A.222   B.272   C.300   D.390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方法一:原数列两两作差,得到新数列M:8、20、38、62、(   )。继续两两作差得到新数列N:12、18、24、(   ),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故数列括号里是30。数列M括号内为92,进而推出题干所求为130+92=222。
故参考答案为A。
方法二:这道题也能看成幂次修正数列,,所以题干所求应为
故参考答案为A。
【考点】多级数列

23
19、 18、 26、 24、 33、 30、 40、 ( )
A.32   B.34   C.36   D.38
本题参考答案是C, 
【解析】题干数列较长,考虑分组。
方法一:两两分组,19-18=1、26-18=2、33-30=3、40-( )=4,分组后做差得到自然数列,故题干所求数为36。
故参考答案为C。
方法二:按照奇偶项划分,奇数项组成新数列A:19、26、33、40,是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而偶数项组成的新数列B:18、24、30、( ),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则括号所求为30+6=36。
故参考答案为C。
【考点】分组数列



本题参考答案是D, 
【解析】分母变化幅度很大,倍数关系为2、3、7,与三项分母相同。再观察分子,5-2=3、10-3=7、30-7=23、210-23=187。故题干所求分数的分子应为210-23=187,分母为23×210=4830。
故参考答案为D。
【考点】分数数列

25

A.11,7   B.13,5   C.17,9   D.21,3
本题参考答案是B 
【解析】表格题目。按照列,或者按照行观察表格,数值较大的数字位置不固定,和差倍比也不能成关系。然后考虑每一行、每一列相加的和,结果都为148。所以左上角括号的数字应该为148-14-19-102=13。
故参考答案为B。
【考点】图形数阵

26
阅览室有100本杂志,小赵借阅过其中75本,小王借阅过70本,小刘借阅过60,则三人共同借阅过的杂志最少有(   )本。
A.5   B.10   C.15   D.30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三个人没有借阅过的杂志分别是25本,30本,40本,共95本。要让共同借阅的杂志最少,就让没有阅读过的杂志不重复,取极大值。所以共同借阅的杂志最少100-95=5本。
故参考答案为A。
【考点】容斥原理问题

27
在一次抽奖活动中,要把18个奖品分成数量不等的4份各自放进不同的抽奖箱。则一个抽奖箱最多可以放(   )个奖品。
A.6   B.8   C.12   D.15
本题参考答案是C, 
【解析】构造思维。要让某一个抽奖箱放最多奖品,那么另外3个抽奖箱就要放最少的奖品。因为箱子的奖品数量是不等的,所以我们设3个箱子的奖品数量为1、2、3,所以最多奖品的箱子有18-1-2-3=12个奖品。
故参考答案为C。
【考点】统筹规划问题

28
水果店一天卖出每千克为10元,12元,16元的3种水果共100千克,共收入1316元。已知售出的每千克12元和每千克16元的水果共收入1016元,那么每千克10元的水果售出了(   )千克。
A.26   B.30   C.34   D.38
本题参考答案是B 
【解析】设三种水果分别卖X,Y,Z千克,根据题意可得:
X+Y+Z=100                 ①
10X+12Y+16Z=1316        ②
12Y+16Z=1016             ③
②-③得      10X=300,所以每千克10元的水果售出了30千克。
故参考答案为B。
【考点】计算问题

29
一个人骑车去工厂上班。他从家出发,用30分钟骑行一半的路程后,他加快了速度,以每分钟比原来快50米的速度,又骑行了10分钟。这时发现距离工厂还有2千米。那么他从家到工厂之间的距离为(   )千米。
A.6   B.7.5   C.8   D.8.5
本题参考答案是B, 
【解析】设原来的速度为每分钟X米,可得      30X=10(X+50)+2000,解得X=125,所以从家到工厂的距离为125×60=7500米。
故参考答案为B。
【考点】行程问题

30
小吴到商店买布。有两种同样长的布料,小吴买了第一种布料25米,买了第二种布料12米。买完后,第一种布料剩下的长度是第二种布料剩下长度的一半。那么这两种布料原来共有(   )米。
A.26   B.38   C.72   D.76
本题参考答案是D 
【解析】设原来一种布料有X米,可得2(X-25)=X-12,解得X=38,所以两种布料原来一共有38×2=76米。
故参考答案为D。
【考点】和差倍比问题

31
某乡镇举行运动会,共有长跑、跳远和短跑三个项目。参加长跑的有49人,参加跳远的有36人,参加短跑的有28人,其中只参加两个项目的有13人,参加全部项目的有9人。那么参加该次运动会的总人数为(   )。
A.75   B.82   C.88   D.95
本题参考答案是B 
【解析】典型三集合容斥问题。
方法一:代入公式A+B+C=x+2y+3z,得到式子49+36+28=x+2×13+3×9,解得x=60,
所以总人数为60+13+9=82人。
故参考答案为B。
方法二:根据三集合韦恩图,先把三个圆相加,然后减去重叠的部分,即为题目所求,
49+36+28-13-2×9=82。
故参考答案为B。
【考点】容斥原理问题

32
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每隔16米插一面彩旗。现在要增加一些彩旗,并且保持每两面相邻彩旗的距离相等,起点的一面彩旗不动,重新插完后发现共有5面彩旗没有移动,则现在彩旗间隔最大可达到(   )米。
A.15   B.12   C.10   D.5
本题参考答案是C 
【解析】原来一共插了400÷16=25面旗。题中   5面彩旗没动,一共分隔出5段跑道,每段400÷5=80米。在被分隔出的80米内,原来是16米一个小段,现在被修改成另外一个长度X。两种情况下,前后两端的彩旗都没动,中间全部被移动,那代表X与16的最小公倍数为80。代入选项,C、D都符合要求,但题目求最大值,则选C。
故参考答案为C。
【考点】倍数约数问题

33
小李有一部手机,手机充满电后,可供通话6小时或者供待机210小时。某天,小李乘坐火车,上车时手机处于满电状态,而当他下车时手机电量刚好耗尽。如果小李在火车上的通话时长相当于他乘坐火车时长的一半,其余时间手机均为待机状态,那么他乘坐火车的时长是(   )。
A.9小时10分   B.9小时30分   C.10小时20分   D.11小时40分
本题参考答案是D, 
【解析】设手机满电电量为210,那么通话每小时消耗35,待机每小时消耗1。设乘坐火车时长为T,可得,解得
故参考答案为D。
【考点】工程问题
34
某次考试中,成绩不超过30分的有153名考生,平均分为24分;成绩不低于80分的有59名考生,平均分为92分;成绩超过30分的,平均分为62分;成绩低于80分的平均分为54分。那么参加这次考试的考生共有(   )人。
A.795   B.875   C.1007   D.1264
本题参考答案是C 

【解析】设考生一共X人,则有

X尾数为7。
故参考答案为C。
【考点】计算问题

35
有两箱数量相同的文件需要整理。小张单独整理一箱文件要用4.5小时,小钱要用9小时,小周要用3小时。小周和小张一起整理第一箱文件,小钱同时开始整理第二箱文件。一段时间后,小周又转去和小钱一起整理第二箱文件,最后两箱文件同时整理完毕。则小周和小张、小钱一起整理文件的时间分别是( )。
A.1小时,2小时   B.1.5小时,1.5小时   C.2小时,1小时   D.1.2小时,1.8小时
本题参考答案是A, 
【解析】取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设一箱文件的工作量为9,则小张、小钱、小周的效率分别为2、1、3,三人同时工作,整理两箱共需要9×2÷(2+1+3)=3小时,小张的工作量为6,剩余3由小周做;小钱的工作量为3,剩余6由小周做。所以小周在两边的工作量之比为1:2,时间比也是1:2。
故参考答案为A。
【考点】工程问题
文章标签: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