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县级(二类)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6-04-24 10:32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2016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县级(二类)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以下题目是广东人事考试网根据网上搜集以及考生回忆的真题做出的答案及解析,在题号顺序上可能与考生的试题有出入,建议考生在看解析时参考答案选项。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亚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规模占世界的1/3,人口有40多亿,劳动力供给充足,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远未( )。同时,亚洲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高,地区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还有7亿多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 )。


  A.开发 艰难 B.解放 艰险


  C.释放 艰巨 D.发挥 困难


  2.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一方面离不开激发民智、汇聚民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高端人才的关键作用。只有大 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努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才能推动“中国制造”向 “中国智造”转变夯实人才基础,为提升综合国力注入强大推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才是创新的一部分


  B.人才是创新的特点


  C.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D.人才是创新的原因


  3.风格时代独有的文化,可以说是一种“新集体文化”。知识之海、观念之海,在每个“集体人”的参与中更显无涯。网站“豆瓣”上,无数网友的标记、评 论和打分,形成了影片、书籍、音乐的“豆瓣标准”;网站“知乎”中,许多专业人士分享的知识、经验、见解,形成了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考察。而如博客、微 博、朋友圈,离开了成千上万用户的参与则会毫无意义。互联网,网聚人的力量;新集体文化,就是网聚每人的文化。


  上述材料中“新集体文化”指的是( )。


  A.互联网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凝聚起来


  B.网友在网络上对问题的回答实现了标准化和多样化


  C.互联网上来自网友群体的各类信息的文化价值


  D.网友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自由发表见解的文化现象


  二、数量关系


  1.12.7 20.9 31.1 43.3 ( )


  A.55.5 B.57.5 C.57.7 D.59.7


  2.一批零件,如果全部交由甲厂加工,正好在计划的时间完成;如果全部交由乙厂加工,要超过计划时间5天才能完成。如果先由甲乙两厂合作加工3天,剩余的再由乙厂单独加工,正好也是在计划的时间完成。则加工完这批零件计划的时间是( )天。


  A.5 B.7 C.7.5 D.8.5


  3.某羽毛球赛共有23支队伍报名参赛,赛事安排23支队伍抽签两两争夺下一轮的出线权,没有抽到对手的队伍轮空,直接进入下一轮。那么,本次羽毛球赛一共会出现( )次轮空的情况。


  A.2 B.3 C.4 D.5


  三、判断推理


  1.玉石:雕琢:玉器


  A.蚕丝:织造:丝绸


  B.粮食:酿造:美酒


  C.生铁:冶炼:钢材


  D.蚊香:点燃:烟雾


  2.陈词滥调:老生常谈


  A.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B.博闻强识:见多识广


  C.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D.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3.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版图书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电子版的文学名着,而且价格很低。人们只要打开电脑,在网上几乎可以浏览到任何一本名着。电子版文学名着的问世,会改变大众的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读者群体。


  以下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


  A.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不会因为文学名着的价钱高低或者是否方便而阅读文学名着


  B.文学名着的普及率一直不如娱乐杂志、时事报刊等大众读物


  C.许多读者认为阅读电子书籍的感觉不如阅读印刷书籍的那么好,宁愿选择印刷版读物


  D.在互联网上阅读文学名着仍然需要收费


  四、常识判断


  1.当一种商品价格升高而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那么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互为替代品。下列各项中的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的是:


  A.羊肉、牛肉 B.大米、糖果 C.手表、时钟 D.电脑、手机


  2.声音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介质中传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越小,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下列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铁棒 B.竹竿 C.盐水 D.液态汞

 

  3.在众多色彩中,人们往往对红色“情有独钟”,常采用红灯做指示,比如指挥交通的红灯,汽车尾部的红灯,公共场所安全门的红灯。这是因为,红色光在可见光中:


  A.波长最长,且不容易被散色 B.波长最短,且不容易被散色


  C.波长最长,且容易被散色 D.波长最短,且容易被散色


  五、资料分析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2013年,批发业法人企业比零售业多( )个。


  A.7023 B.7158


  C.8281 D.11241


  2.零售业期末商品库存额最多的年份是( )年。


  A.2011 B.2012


  C.2013 D.2014


  3.与2013年相比,下列指标在2014年增长额最小的是( )。


  A.批发业出口额 B.批发业进口额


  C.零售业商品购进额 D.零售业商品销售额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彰显 转化


  解析:先看第二空,“创新”不能直接“转变”或“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排除A、B。再看第一空,“彰显”比“反映”语义程度更重,由“科技的真功夫”可知,“彰显”填入更恰当。故本题选D。


  2.【答案】A。贯穿 融汇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古今中外”可知,“吸取”“继承”用在此处均不当,排除C、D。再看第一空,“贯彻”的搭配对象多为理论、计划或政策。对应前面的“明礼知耻”用“贯穿”更恰当。故本题选A。


  3.【答案】C。释放 艰巨


  解析:先看第一空,“潜力”是隐藏的还没开发出来的,是可能会在将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或带来一定的发展可能。“解放”“发挥”均不能与“潜力”搭 配,排除B、D。再看第二空,由第2句话可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不仅困难而且巨大,故第二空用“艰巨”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C。


  4.【答案】B。讲述 塑造


  解析:第一空,“叙述”指记载或讲述事情的经过。一般用于写作过程,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C。第二空,“修正”一般与“错误”“路线”搭配,与“人 生”不搭配,且由常识可知,“人生”无法修正,排除D。“决定”与前文“一系列决定”重复,且程度过重。“塑造人生”为常见搭配。故本题答案为B。


  5.【答案】B。瓮中捉鳖


  解析:A项“害群之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C项“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的人。D项“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三项均不能形容“外逃腐败分子”,排除。B项“瓮中捉鳖”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与“难逃”对应恰当,故本题答案为B。


  6.【答案】C。越俎代庖


  解析:由“鼓励社区自治”可知,没有处理好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的情形可能是没有让社区自治起来,即政府部门干预了社区管理工作。填入词语偏 贬义,“广纳良言”为褒义词,首先排除D。“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明显不合文意,排除A。“萧规曹 随”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政府干预社区工作,应该用“越俎代庖”。故本题答案为C。


  7.【答案】A。见微知着


  解析:“见微知着”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一叶知秋”比喻 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向。“洞若观火”形容对事物观察得清楚明白,就像看火一样。对应文段“社会科学着作”“琐屑的生活细节”,“见微知 着”最合适,A项当选。


  8.【答案】B。毋庸置疑 衰微


  解析:第一空,“无可厚非”指做的事情不能算错,不必过分地加以责备;“毋庸置疑”意为不用怀疑;“显而易见”指事情或道理得明显,很容易看出来。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根据句意,排除A。第二空,“方言”与“衰减”“衰败”搭配不当,排除C、D。因此本题选B。


  9.【答案】C。虽然 却也


  解析:第一空,取消全运会奖牌榜的消息是既定事实,不需要体育界“同意”,或者看法“成熟”,排除A、D。由“没有成为业界的主流声音”“丝丝缕缕、不绝于耳”可知,第二空与第三空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排除B。因此本题选C。


  10.【答案】D。千头万绪 千差万别 千变万化


  解析:先看第二空,对应文段中“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背景”,各国的制度特征应该是不同的,有差别的,因此填入“千差万别”最合适, 排除B、C。“千变万化”侧重于变化多端,“千头万绪”侧重于事情复杂纷乱。社会保障研究应该是“千头万绪”,而各个学科对社会保障的解读应该是“千变万 化”。因此本题选D。


  11.【答案】C。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接着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才之于深化改革和推动创新的重要性,并作了详细说明。 A项未突出人才之于创新的重要作用,B项“人才是创新的特点”、D项“人才是创新的原因”本身表述不恰当。故本题答案为C。


  12.【答案】D。我国经济增速已经完成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解析:由文段中“……最重要的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一个转变已经接近完成”可知,D项“已经完成”表述不当,故当选。其他三项均可从文段中找到对应内容。


  13.【答案】B。贫困户应积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贫困的现状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扶贫有两个责任主体,一是党和政府,一是贫困户自身,接着说明要改变贫困的命运,除了党和政府的支持,还需要自己的奋斗和拼搏,并 进行了详细阐述。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贫困户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贫困现状。A项非文段重点所在,C、D两项无中生有。故本题答案为B。


  14.【答案】A。促进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因素之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解析:由文段第一句话可知,A项与原文意思相符。由文段第二句话可知,“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B、C、D三项与原文意思不符。因此本题选A。


  15.【答案】D。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解析:文段首句即点出主旨: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致远。也就是说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冲击、挑战,才能够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才能够实现更高最远的目标。接着 又以一棵树苗、一名干部为例,说明只有经历磨难打击,才能强大内心,取得成就。比较四个选项,A项侧重“下功夫”,B项侧重“做好准备工作”,C项侧重 “保持信心”。“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指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因此D项与文段表达的意思最为接近,当选。


  16.【答案】D。网友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自由发表见解的文化现象


  解析: “新集体文化”是网络时代独有的文化,是网友在知乎、豆瓣等网络平台参与分享、发表见解的一种文化现象,重点在于网友的参与并从自己的角度发表看法,A项 与此无关,排除;B项的“标准化”与文段相悖,排除;材料并没有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进行说明,排除C项;D项与材料表述相符,当选。


  17.【答案】C。法律改革应该突破现行法律制度的桎梏


  解析:根据文段“而不应当因为……‘另起炉灶’”和“也不应当因为……,主张‘冲破’现行法律制度的羁绊”可知,法律改革应当“于法有据”,而不是脱离现行法律制度,可知C项理解有误,正确答案为C。


  18.【答案】D。汉字简化是在民间文化兴起后称为趋势的


  解析:汉字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A项错误;西周末期,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故B项理解错误;汉字早期用于算命打卦占卜扶乩,而不是信息记录和沟通交流,故C项错误。正确答案为D。


  19.【答案】A。要以包容的态度,营造分享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存在的问题,然后以“但”转折,说明对分享经济不能采取压制的态度,而应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其规范健康发展。D项未提到“分享经济”,排除。A项是转折后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A。


  20.【答案】C。处理社会问题不能局限于行政和经济方法,还需要社会支持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改革开放30年社会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然后说明我们往往习惯于用行政和经济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强调社会成员有社会精神 需求,需要组织归属、社会救助、心理辅导等社会支持。B、D项非文段重点,A项的“不适合再使用行政和经济手段”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21.【答案】C。61


  解析:二级等差数列。作差后得到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22.【答案】D。32


  解析:间隔组合数列。奇数项依次是8的1、2、3、(4)倍,偶数项依次是7的2、3、4倍。


  23.【答案】D。490


  24.【答案】B。57.5


  解析:二级等差数列。作差后得到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5.【答案】C。199


  26.【答案】C。7.5


  解析:设计划完成时间为x天,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到计划时间x=7.5天。


  27.【答案】C。14


  28.【答案】C。21000


  29.【答案】A。3小时50分钟


  30.【答案】C。0.34


  解析:已知27个小正方体中,只有1面染色的有6个,所求为


  31.【答案】D。2046


  32.【答案】B。55分钟


  33.【答案】A。2


  解析:当参赛队伍为奇数时会有队伍轮空,则每一轮参赛队伍数依次是23、12、6、3、2,轮空2次。


  34.【答案】A。1.5


  35.【答案】A。8点30分


  36.【答案】B。


  解析:题干图形个数依次为4、3、4、3、(4),选择B项。


  37.【答案】B。


  38.【答案】A。


  39.【答案】D。


  40.【答案】C。

文章标签:2016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