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主题
“新时代·新文艺·新作为”
聚焦文化艺术前沿发展,深化专业素养,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二、学习对象
全省文化艺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艺术创作(戏剧、音乐、舞蹈、美术)、非遗保护与传承、文化策划与公共文化服务、文物博物与群众文化
三、学习内容与形式
1、学习内容
图书资料专业继续教育课程推荐 | ||
编号 | 课程 | 学时 |
1 | 图书情报 | 15 |
2 | 后疫情时代,复工复学后,学校和图书馆卫生防疫知识 | 2 |
3 | 图书馆学研究的历史观与世界观 | 3 |
4 | 图书馆情报研究方法的外来文化 | 3 |
5 | 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 6 |
6 | 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信息资源概念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 | 9 |
7 | 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信息资源共享计划 | 4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解读 | 10 |
9 | 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 | 5 |
文物博物专业继续教育课程推荐 | ||
编号 | 课程 | 学时 |
1 | 河图洛书探秘 | 20 |
2 | 考古发现与历史诠释——以秦阿房宫遗址考古发现为例 | 4 |
3 | 满城汉墓的发掘与研究 | 5 |
4 | 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与研究 | 5 |
5 | 公共考古与文化遗产——以曹操墓发掘为例 | 6 |
6 | 考古与艺术史研究中的创新思维 | 4 |
7 | 汉魏洛阳城的考古新发现 | 6 |
8 | 万物有灵:博物学视角赏自然之美 | 4 |
9 | 考古资料与中国文字起源 | 6 |
10 | 文物保护最小干预理念的实践 | 2 |
11 | 考古所见古代人群的健康状况 | 4 |
12 | 文博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 | 4 |
13 | 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 5 |
14 | 博物馆教育学之博物馆讲解与陈列 | 4 |
群众文化继续教育课程推荐 | ||
编号 | 课程 | 学时 |
1 | 民间戏剧与文化多样性的表达 | 3 |
2 | 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4 |
3 | 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 2 |
4 |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 3 |
5 | 文化传统与现代中国人 | 6 |
6 | 建文化强国 提高软实力 | 2 |
7 | 中国文化入门 | 8 |
8 | 乡村振兴下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 3 |
9 | 两孟风物与传统文化 | 1 |
10 | 提升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为什么能? | 1 |
11 | 新时代孝文化的传承与践行 | 1 |
12 | 龙文化与中国民俗 | 1 |
13 | 传承弘扬实践传统文化精髓 在爱与陪伴中与死亡和解 | 11 |
14 |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 6 |
15 | 国学文化传承与机关文化建设 | 3 |
16 | 传统文化中的孝悌仁恕与十方缘公益事业 | 10 |
17 | 《孙子兵法》的思想风采与文化启迪 | 2 |
艺术专业继续教育课程推荐 | ||
编号 | 课程 | 学时 |
1 | 民间戏剧与文化多样性的表达 | 3 |
2 | 戏曲,汉文化的组成部分 | 8 |
3 | 民族声乐进阶密码 | 5 |
4 | 彩织艺术与文化创意 | 4 |
5 | 广播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策划编导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 1 |
6 | 韵律与舞蹈教材分析教学策略 | 4 |
7 | 互联网思维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换代 | 3 |
8 | 文化艺术微课 | 5 |
9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10 |
线上学习:可通过广东人事人才培训网(www.gdrsrc.com)在线学习
四、学时要求
总学时:不少于6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42学时,公需科目18学时)。
认定方式:完成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学时计入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五、特色亮点
权威师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校学者、行业领军者联合授课。
灵活学习:线上课程支持碎片化学习,线下活动提供跨领域交流平台。
六、报名与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25年4月1日-2026年4月30日
学习周期:2025年4月1日-2026年4月30日
报名方式:登录广东人事人才培训网(www.gdrsrc.com)注册选课。
七、咨询方式
联系电话:020-38802909、4009949699
电子邮箱:gdrsrc@163.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广东远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