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地市级)(4)

时间:2016-04-25 16:32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参考答案 《给各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你们好! 我县人口的自然分布十分分散,这给学校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前我们采取的是全面开花,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分散了教学资源,造成了学校多而不
  
参考答案
《给各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你们好!
    我县人口的自然分布十分分散,这给学校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前我们采取的是全面开花,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分散了教学资源,造成了学校多而不好。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我们决定撤并一些学校。这样一来孩子可能需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推行寄宿制。有的家长可能不愿意孩子离自己太远。大家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是否有想过,孩子迟早需要自己独立。寄宿能够起到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成长壮大。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的饮食和安全。这一点请大家放心,寄宿制的学校将采取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使孩子有安定的环境。寄宿的费用问题大家也不用担心,我们努力的通过财政补贴,积极申请社会援助,将寄宿的费用降到最低。
家长们,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让孩子有力量去托起明天的希望。 
                                                            县教育局
                                                            2010-12-5
 
 
三、假设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解析
所属题型:综合分析题和对策题
考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思路:此题是把原因分析题和对策放在一起考察的,而且,材料来源是材料5、6。材料中提到“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 娃娃少,成本太高了”、“ 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 实行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由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为主”、“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以上的希望小学遭废弃的主要原因。
题目的第二问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做到“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意味着对策要与原因相对应,而且做到有操作性。考生要答好此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
参考答案
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如下:
1、农村教育布局调整,部分中小学遭遇撤销或合并;
2、师资和生源数量锐减,学校难以维系;
3、希望工程总体战略调整;
4、部分子女随迁;
5、农村税费紧张,有效投入降低。
    建议如下:
一、合理调整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希望小学的修建应符合教育布局调整计划;
二、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资金的投入,建立乡村图书馆、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村民文化娱乐场所,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稳定师资和生源;
三、完善希望工程总体战略,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加大对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在政策上、资金上予以倾斜,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吸纳学生的能力。
五、妥善处理村希望小学的闲置资产,通过拍卖或承租等方式,把所得经费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当中。(341个字)
四、“给定材料7”的划线部分写到:“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题目解析
本次申论材料虽然大部分是写农民子女教育的种种问题,但这里要求写的文章主旨却落在对乡村文化思考上。作答要求的第二条要求——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因此作文的角度可以从乡村文化的衰落现象与原因谈起,再结合当今现实中乡村文化的一些问题来谈。
思路解析
给定材料7中的划线部分句子,引自钱理群的《活着的理由》一书中“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一章节。材料7在整个材料中是总结全文,反映的是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问题。因此在文章的立意上要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来谈,可以从乡村文化、教育的重建角度写成策论文。
结构如下:
第一段:描述当前乡村文化、教育的现状,并引出论点。
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与崩溃,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的内涵,威胁到农民生存的根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使我们不得不正面“乡村文化、教育的重建”这个话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1. 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2. 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三段至五段:从各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论证总论点。
  1. 重塑乡村文化在整个社会、民族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
  2. 摆正工业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地位关系。
  3. 挖掘、培育乡村本土资源和引入外部文化资源相结合。
第六段:结尾,呼应开头,强化论点。
再次强调乡村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再写希望乡村文化重归繁荣的愿景。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