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5-06-19 16:19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解析 1、【解析】D,要把春联按时间排序,(1)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是1980年左右;(2)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时间是1949年;(3)指的是中国梦,时间是2013年;(4)指的
  
 
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解析
1、【解析】D,要把春联按时间排序,(1)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是1980年左右;(2)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时间是1949年;(3)指的是中国梦,时间是2013年;(4)指的是北京奥运会,时间是2008年,所以顺序是(2)(1)(4)(3),选D。
2、【解析】 A,子女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分开居住并不犯法,法律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BCD均违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特别是C“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老人”属于最新法的内容。
3、【解析】A,新四化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解析】D,半夜三更中的“三更”指的是23时-1时。
5、【解析】B,转弯处的火车轨道,内外两侧钢轨的高低关系为外侧高于内侧,因为火车在转弯时要有一个向内的向心力,所以应该外侧高于内侧。
6、【解析】 A,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7、【解析】A,高速公路比较单调,所以驾驶员最容易出现视觉疲劳。
8、【解析】D,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9、【解析】B,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特别是有冷水流经过的海面,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比上层空气更冷,所以出现下冷上暖的反常现象。
10、【解析】D,闰九月,按照阴阳历的说法,指在某年中出现两个九月的意思,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农历9月有29天。
11、【解析】C,“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提示是在所有领域和环节中都同时存在,因此使用“贯穿”表示穿过、连通,最为恰当。“穿插”:互相错开,交叉;小说或戏曲中,为了增加情节曲折性和衬托主题而加上的一些次要内容。“贯彻”:指完全地、饱满地将某理论、某计划付诸于实实在在的有效行动。一般后面直接接具体的行动和方案。
12、【解析】 D,“汇聚”和“积聚”都有聚集等意思。但是辨析语素,“积”侧重通过时间来累积;“汇”侧重通过多方面来汇总。语境中出现“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因此使用“汇聚”更为恰当。“庞大”侧重于规模;“磅礴”侧重于气势,因此第二空搭配“力量”使用“磅礴”更为恰当。
13、【解析】B,空格处于“只有… …才… …”的结果句中,因此强调结果而非过程,因此首先排除“修建”和“强化”。搭配“基础”使用“筑牢”更为恰当。
14、【解析】 A,“首次”和“有望”说明立法手段无先例,且已经运用了这种手段,因此“尝试”更为恰当。“试图”往往尝试后并没有真正实行。第二空对应后文的“避免”说明不仅仅是抑制,而是彻底阻止,所以使用“遏止”比“遏制”恰当。
15、【解析】 A,“庄严”指庄重,严肃。“尊严”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经常搭配民族和法律。因此第一空填入“尊严”更为恰当。“权威”指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威望”指声誉和名望,因此多搭配人。因此第二空填入“权威”更为恰当。综上所述,A项正确。
16、【解析】C,“迸发”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散发”指分散发出;释放出某种东西。对应“竞相”(互相竞争做某事),使用“迸发”更为恰当。“涌动”一般用来形容心情、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涌流”指喷涌流淌。对应第二空前的“充分”和第二空后的“惠及”使用“涌流”更为恰当。综上所述,C项正确。
17、【解析】D,“克制”指克服、制服,适用于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情感、思想。“克服”指用意志和力量去战胜、制伏或克制某种情况的发生。因此第一空使用“克服”更为恰当。“恪守”也有“遵守”的含义,但一般“遵守”只搭配规章制度,搭配传统美德和规定,用“恪守”。综上所述,D项正确。
18、【解析】 B,第一空对应“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使用“勇于”更为恰当。“善于”强调擅长;易于”强调容易,因此填入“善于”更为恰当。综上所述B项正确。
19、【解析】D,“指导”侧重指示、教导、指点;“指引”侧重“引导”。第一空是反应一种行为对另一种行为的作用,同时要对应“示范”,因此用“引领”更好。“快马加鞭”强调“快”;“一马当先”强调“先”,因此只有“一马当先”能对应“示范作用”。综上所述D项正确。
20、【解析】A,“根深蒂固”强调基础牢固;不易动摇。“盘根错节”强调事情纷难复杂。文段使用“陈旧观念”说明这种观念已经持续了很久没有改变,所以第一空填入“根深蒂固”更为恰当。同理可知第二空也应该填入强调一直存在的词,因此“习以为常”更为恰当。“错综复杂”强调头绪多,情况复杂。“扑朔迷离”强调不容易看清真相。对应“利益纠结”使用“错综复杂”更为正确。
21、【解析】 A,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文段的开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为正向援引,后面又提到了,唯物辩证法认为,也为正向援引,后面运用总结连词“因此”导出了文段的结论,即大局决定了局部,故选A。文段中强调大局与局部的关系。
22、【解析】 D,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的首句提出了大数据带来的好处,然后转折论述大数据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需全面概括。A项是其中的对策之一;B项大数据带来的不仅使安全性,还有隐私;C项无中生有,没有强调利大于弊。D项是对对策的全面概括。
23、【解析】 B,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A项曲解文意。文段说需要政府厘清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是明确政府的做法来区分。C项保障民生是背景的陈述,并不是处理市场与经济的关系。D项并没有说购买服务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的重要方式,只能说是其中之一的方法。B项是其中改变的措施之一,那么其中之一也可以有效地监管违法行为。
24、【解析】 C,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整个文段为分分结构,所以需要我们全面概括。文段分别描述了航天技术给各行业带来的好处,故为C。
25、【解析】A,这是一道结语推断题。并且四个选项的开头都是运用的“可以说”,引出了文段的核心。文段的末尾提到的城市与经济的发展,接下来含有城市与经济的主体的选项,只有A。故选A。
26、【解析】 C,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本段的文字由“因此”导出了结论,即对科技从业人员新的要求,故选C。D项是文段主旨的陈述,而C项是问题的引申呼吁,故选C。
27、【解析】 A,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绕金鱼展开的,首句介绍了金鱼的来源。第二句介绍了中国古人开始养殖鲫鱼。第三句表述了多姿多彩金鱼的产生。第四句讲述的金鱼传到了欧洲。故整个文段为分分结构,描述的是金鱼的演进过程,故选A。
28、【解析】A,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的首句运用了观点引导词“显示”,给出了文段的观点,即家庭非常整洁,幸福指数比较低。同义替换为A项。第二句原因辅证,第三句列举孩子的例子来论证。故选A。
29、【解析】 A,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的首句援引了观点。第二句谈的是交通问题,运用反面论证,告诉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自觉性,才能很好地解决交通问题,运用主体排除,含有自觉性的选项也只有A。而C项强调的是在于提高人们的素质,自觉性才是其中的一种。故选A。
30、【解析】C,这是一道词语理解题。先找到文化在文中的位置。在首句上,接下来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谈的是个体文化传承影响小,一个谈的是从人类学到的东西难以改变原有的种族。故我们全面概括,即为C。
31、【解析】B,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谈到如何阻止谣言的方法。C项描述的是偷换了概念,应该是理性判断与人们分不清真假似乎是矛盾的。D项属于无中生有,没有谈及谣言产生的根源。而B项来源于文段的末尾,属于同义替换,“往往”替换的是“常常”,故选B。
32、【解析】 B,这是一道态度观点题。文段开头利用观点引导词,引出了观点,即金钱能激起排他心理。接下来,运用“不过”转折,强调了金钱能提高独立性和创造性,后面又运用递进连词“而且”强调其不可回避,就是要积极应对,故选B。
33、【解析】A,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本段的结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总结构,重点在解决问题上。首句阐述了“蛋壳心理”的概念。然后提出了产生这样的原因,最后一句提出了解决问题ide对策,即父母教育孩子面对挫折要乐观,同时还要敢于说不。故全面概括,即父母应采取恰当的教养方式。B项没有谈到赞美,故排除。C项是问题的阐释,不死解决。D项也是问题原因的阐述。故选A。
34、【解析】 D,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本段的前三句,讲述了我们关心天边的事情,接下来运用了转折词“而”,强调了身边的事应该需要我们注意和关心,故选D。A项强调了网络的重要性,不是文段的重点。B项阐述的是转折词前面的部分,不是重点。C项是围绕我们关怀天下的倡导。故选D。
35、【解析】 B,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本段首句阐述了高薪贫困症的概念,接下来从社会角度和职业生涯来论述其产生的原因。A项表述过于绝对了。表述了大多数都患有高薪贫困症,过于绝对。B项是对后面两者原因的描述。C项曲解了文意。白领的职业价值感不强是导致其中产生原因的因素之一。D项过于绝对,并不是“必然”。
36、【解析】 D,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本段文字的开头例举了两个例子,运用了“同时”的并列结构,强调了二氧化碳的危害。所以,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最后一句援引观点,说明核燃料只是其中改变能源结构的一种,故选D。B项是援引的观点,不具有概括性。
37、【解析】 A,这是一道结语推断题。文段的末尾提出了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接下来阐述的围绕“文化”概念展开的,故选A。即什么是文化。
    38、【解析】A,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本段的行文脉络为分总的结构。文段的首句介绍了英国的教育,要求孩子尊重生命。接下来援引了两个例子,运用“此外”连接的并列结构,分别阐述了英国教育的具体化方式。最后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了观点,即教育孩子理解生命来传递理性与温情。故选A。
    39、【解析】 B,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本段文字运用转折连词“但是”连接了这两个分句。前半句,描述的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后半部分描述的实践“智慧城市”处于概念的构建期。故建设“智慧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故选B。而D项谈的是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不明,而文段中描述的是建设智慧城市处于起步阶段。
    40、【解析】C,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的首句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第二句说明其具有神秘之处,第三句描述的是它的原理无从谈起,未知。接着运用“但”强调了其具有神奇的效果。故选C。
    41、【解析】C,普通幂次数列;很显然整列数字都是3的幂次方,依次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2、【解析】 D,二级差数列。观察数列发现符合“一般来说都是整数;项与项之间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幂次特征”,优先考虑做差,做差后发现新的数列为2,4,8,16,32,(64),故本题正确答案为66+64=130,选D。
    43、【解析】A,数位组合数列,又称机械分组数列。数字特征很明显不符合常规数列的特征,马上考虑数位组合,发现每项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依次为:21,19,17,15,13,(11),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4、【解析】 B,分数数列;经过观察发现整个数列的项多数为分数,及一个小数,考虑为分数数列,将小数也化为分数,用广义通分中的通分母的方法将数列变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5、【解析】 B,多重数列。很明显数列很长,确定为多重数列。先考虑交叉,发现没有规律,无对应的答案。因为总共十项,考虑两两分组,再内部作加减乘除方等运算,发现每两项的和依次为11,22,33,44,(55=30+2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6、【解析】C,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设红色文件袋用了x个,蓝色文件袋用了y个,根据题意有7x+4y=29。使用代入排除法,发现3*7+2*4=29符合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7、【解析】B,根据题意设女员工x人,男员工n-x人,总人数n人。根据题意有,解得n=4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8、【解析】C,根据题意令客车的行驶速度为40x,货车的行驶速度为30x,两车相遇所花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有,而总路程为70xt=17*7=119公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9、【解析】 B,根据题意有:189+152+135-(130+69*3)+69=P-44,解得P=25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0、 【解析】 B,利用十字交叉法,可知:,因此男选手与女选手的人数比为7:8,因此总人数应该是15的倍数,有根据题意有总数人在35到50之间,可知总人数为45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1、【解析】C,根据题意可知先前道路每边安装了33座路灯,所以道路总长s=32n(n为路灯的间隔),后每边加了8座灯,可知每边安装了41座路灯,所以道路的总长s=40m(m为后来的路灯间隔),由此可知道路总长既是32,又是40的倍数,故总长s=160米,n=5,m=4,则每边不需移动的灯应该是20的整数倍,有0米,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120米,140米和160米位置上的灯不用移动,总共9座。则两边总共有18座灯不用移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2、【解析】A,代入排除法。42-27=18,可知少付18元,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53、【解析】 A,根据题意可知50人以上规模和不足50人为两个相互排斥的集合,由此推知总的民间组织数为100个,则不足50人的民间组织为80个,25人以上的民间组织40个,50人以上规模的民间组织有20个,故人员规模在25人以上但不足50人的民间组织数量有40-20=20个。故本提正确答案为A。
    54、【解析】 B,根据题意有:,可知总数减8一定是12的倍数,同时总数减40一定是14的倍数,结合选项代入排除可知488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5、【解析】C,观察发现,小王制作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为2:1,而小刘制作甲和乙的效率比大于2:1,要使得限定时间内工作总量最多,最好是小刘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制作甲,故小刘的10天时间全部用来制作甲,可以制作600个,小王做600个乙部件需要8天,还剩余两天,小王做甲乙两个部件的效率比为2:1,要使所做工艺品最多,则小王用两天中1/3的时间做甲部件可做100个,2/3的时间做乙部件可做100件。因此所做工艺品总件数为600+100=70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6、【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静态位置与数量关系的综合规律。前两行中,把每一组图形分为6列来看,每一行中有4列是上面和下面的黑色数量相等,其他2列上面和下面的黑点数不同。第三行中,前3列都是相同的,第4列不同,故正确选项中有1列相同1列不同,正确答案为C。
    57、【解析】C,此题考的是位置平移的规律,全黑的梯形逆时针平移1格,据此可以排除A和D两个选项。全黑的三角形顺时针平移2格可以确定C选项为正确选项。
58、【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数量的规律,黑色球和白色球的数量均成0 1 2 3 4,因此正确答案为C。
    59、【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样式运算的规律,第一组中前两个图形求同得到第三个图,第二组中前两个图形求同得到D选项。
    60、【解析】B,此题考察的是位置旋转的规律,左上角的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度,右上角的三角形旋转180度,左下角的三角形不变,右下角的逆时针旋转90度,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
61、【解析】D,此题考察的是样式运算的规律,由第一组的图形可以看出,前两个图形横线叠加,竖线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第二组中没有竖线,故只能叠加起来得到D选项。
    62、【解析】C,此题考察的是样式叠加与位置相结合的规律,由第一组图形可以看出,前两个图形叠加起来,中间的相当于标尺用来标记实心图形的位置,实心图形所处的位置不能变,因此第二组前两个图形叠加得到C选项。
63、【解析】C,此题为平面重构类题型,题干图形中有2个内部为黑点图案的三角形,A和B两个选项中均只有1个,故排除。D选项中左上角的内部为斜线格子的三角形在题干中没有,故排除D,因此正确答案为C。
    64、【解析】C,此题考查的黑色区域的平移,题干中第一组图形的每一列中,第一列和第四列向下移动一格,第二列向上移动一格,第三列不变。第二组的图形也分为四列,不考虑图形形状,只考虑黑色区域的移动,第一列和第二列向上移动一格,第三列和第四列不变,正确答案为C。
65、【解析】A,整体都是对称的图形,且圆圈的个数呈5 4 5 4……的周期数列,因此答案有且仅有A选项。
66、【解析】B,水面和镜子存在功能上的共性,但具体来说,水面属于天然物,镜子属于人造物,即前者应属于天然物,后者属于人造物;A、C、D的前者都不是天然物,含有认为因素;因此可以迅速选出正确答案--B选项。需要指出的是,本题考生易误选D选项。
    67、【解析】C,解释和理解具有条件关系,而且两个词都具有多种词性,其中以动词为主。而四个选项中,两个词既具有条件关系,又具有相应的词性上的对应关系的就只有C选项。A选项的结论只有名词词性;B、D两个选项不具有条件关系。
    68、【解析】D,兵马离不开粮草,粮草是兵马的必需品,两个词的逻辑关系是:兵马→粮草。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存在此逻辑关系,即发动机离不开燃油。总之,兵马离开粮草则无法运转,发动机离开燃油也无法运转。A选项中工人没有工资仍然可以生存,B选项中植物离开雨水仍然可以存活,C选项电视没有遥控器依然可以使用。
    69、【解析】C,上升和下降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且在词性上属于形容词和副词类。四个选项中D选项明显不属于反对关系,而是矛盾关系。在词性上,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的两个词是形容词和副词类的。
    70、【解析】A,春、夏、秋、冬四个字彼此是并列关系中反对关系,则春与夏是反对关系,秋与冬也是反对关系,而春夏与秋冬又存在矛盾关系,即春夏和秋冬组成四季这个集合的全部。四个选项中存在这种反对关系的只有A选项,而生老与病死也组成了到家所认为的人之常情,即生老病死。
71、【解析】D,煅烧泥土可以得到陶瓷,泥土和陶瓷是实物。由三元中的第三项为实物这一点可排除A选项,C选项的学习和学生之间也不是题干所给出的动宾关系,D选项的玉石与饰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的泥土与陶瓷不对应。D选项是完美的对应,发酵粮食可以得到白酒,发酵粮食存在动宾关系,白酒和粮食的对应关系与题干也十分吻合。本题用造句法会非常有效。
    72、【解析】D,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是反义词关系,而且两个成语中的字来看,也做到了完美的对仗,即流与遗、芳与臭、百世与万年。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是反义词关系,而且在两个成语内的字与字之间的对仗也十分完美。需要指出的是B选项的两个成语是并列关系,而非反义词关系。
    73、【解析】B,技能包含技术,也包含技艺,且从技能到技术,再到技艺存在逐层升华、递进的关系,另外,在词性上三个词都是名词。从词性角度来看就只有B选项可选,另外从逻辑关系和语义上来看,习惯和比规矩以及法律存在逐层递进的关系。A选项都是形容词,C选项都是动词,D选项都是副词,且在逻辑关系上的对应也不够完美。
    74、【解析】D,基站接收电波,而电波可以传递、承载信息。D选项中港口接收货轮,而货轮承运、传送物资,与题干的对应是最完美的。A、B、C三个选项与题干的对应的严谨性都明显不及D选项。
    75、【解析】A,电脑通过程序实现它的功能,题干的三个词存在明显的逻辑对应关系。A选项的三个词,组织通过机制实现它的作用,另外,在题干与选项的纵向对应上,A选项也是对完美的,电脑相当于大脑组织,程序与机制是近义词,功能和作用是同义词,在英语上也是同一个单词(function)。B选项把路程换做运转还可以考虑,但也不够完美;C选项、D选项较易区分。
    76、【解析】D,题目中的出的结论是“乙报纸的校稿员比报纸的校稿员的工作更有成效”,而题目里提到的论据是甲报纸出现错误,乙报纸没有,所以要想通过论据得到论点,还需补充错误数量是评价标准的论据这一前提。D选项属于补充一个正面论据,支持。
    77、【解析】A,A选项是举反例说明文科生收入比理科生高,削弱。BCD无关。
    78、【解析】C,题目中的出的结论是“名人应该要承担责任”,而题目里提到的论据是因为“名人地位高,所以责任重”。只有C选项说明,责任和批评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其他选项无关排除。
    79、【解析】 C,题目中的出的结论范围是“今年环境好于去年”,而题目里提到的论据只涉及“上半年”的数据。所以补充一个下半年的反面论据。
    80、【解析】D,题目中的出的结论同意替换为“如果不娶外地人,本地男生会单身”,而题目里提到的论据是因为“单身男性比女性多”。要想得到这样的结论,必须补充一个论据,本地男人不会娶除了35岁的女人以外的人。
    81、 【解析】A,题目中的出的结论是“生产罕见疾病药物,会有经济损失”,而题目里提到的论据是因为“罕见疾病药物销量小,收不回成本”,要想,必须要排除其削弱这一论证,可从论据上补充销量不小;可从论点上反驳不会有损失;可从论证方式上拆除销量个经济损失之间的必然联系。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举反例从侧面说明,罕见疾病的药物不会卖的少,削弱。B、C属于典型的无关选项,因为题目并不涉及医学进步和社会效益的关系。D选项属于补充一个正面论据,支持。
    82、 【解析】A,直接选项代入。
    83、【解析】B,题目中的出的结论是“家庭的平均消费支出在这五年中增长了50%”,而题目里提到的论据是因为“家庭所购买衣服的平均价格增长了50%,但在平均家庭消费支出中,购买衣服支出所占比例没发生变化”。要想加强,须补充买衣服数量没变化。
84、【解析】C,典型的假设法。发现手机概念提到次数最多,因此确定先观察②⑤⑥。三人拥有手机,所以如果乙和丙都不拥有,则得不到②三人拥有手机。因此乙和丙必须有手机,通过⑥得到丁一定没有手机,从而甲一定有手机。在根据②得到只有一人有相机,且也只有一人三个东西都有,所以丁一定没有相机,且丁一定要有电脑。顺藤摸瓜电脑看④得到如果甲乙都有电脑,则有三个人有电脑,和题干矛盾,所以甲和乙都没有电脑。最终只有丙有电脑。因此三种都有的只能给丙。
    85、【解析】A,题目中的出的结论是“通过树木可以判定古建筑年代”,而题目里提到的论据是因为“木料可以确定砍伐年代”。所以只有A选项补充了一个前提说明坎下来的树木立马会以用来做古建筑。
86、【解析】 C,广东经济年均增速为13.3%,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为2.8%,4.8。
    87、【解析】B,民营经济上缴税金6467.82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49.1%,则全省的税收总额为13173。
88、 【解析】 A,广东高速公路2012年通车里程5524公里,2011里通车里程5049公里,增长率为9.4%。
89、【解析】 A,1978年,管道输油(气)里程为=77.04公里,铁路营业里程为=991公里,民用航线里程=2.08万公里=208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为=5.27万公里=52700公里。
    90、【解析】 D,A选项,2012年广东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2.7%,超过一半,正确。B选项,2012年广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49.5倍,比1978年大,正确。C选项,197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85元,城镇高于农村,正确。D选项,1978年广东城镇居名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4.4-27.3=7.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31.67-22.9=8.77平方米,城镇小于农村,错误。
91、【解析】 A,A选项,2013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1.1万人,毕业51.4万人,相差9.7万。B选项,普通本专科招生700万,毕业638.7万,相差61.3万。C选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98万,毕业678.1万,相差19.9万。D选项,普通高中招生823万,毕业799万,相差24万。
92、【解析】 A,中等职业教育2012年招生754人,2011年招生814人,增长率为=-7.4%,即减少7.4%。
    93、【解析】B,2009年招生人数总和为640+869+830=2339万,2010年招生人数662+870+836=2368万,2011年招生人数682+814+861=2357万,2012年招生人数700+698+823=2221万,2010年最多。
    94、【解析】 D,A选项,专科及以上毕业生人数包括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人数为638.7+61.1=699.8万,错误。B选项,2013特殊教育毕业5.1万,招生6.6万,错误。C选项,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少于初中生在校人数,错误。D选项,普通小学招生1695.4万,毕业1581.1万,超过80万以上没有入读初中。
    95、【解析】D,2013年,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为700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698万,本专科人数多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数,错误。
    96、【解析】 C,2013年广东城镇投资18907.34亿元,农村投资3951.19亿元,18907.34/3951.19≈4.8。
    97、【解析】 C,2013年广东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11532.46+1134.22+981.84+1409.81=15058.33。
    98、【解析】B,珠三角三大产业完成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0.4%、6.5%、18.5%,由混合增长率特性可知,整体增长率必然处于6.5%与18.5%之间,结合选项选B。
    99、【解析】B,各区域的投资额分别为
  珠三角:92.74+4431.69+11532.46=16056.89亿元;
  粤东:63.03+1132.53+1134.22=2329.78亿元;
  粤西:105.9+967.03+981.84=2054.77亿元;
  粤北:92.47+914.81+1409.81=2417.09亿元。
  从大到小排序为: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
    100、【解析】B,A选项,根据99题,珠三角完成投资16056亿元,全省完成投资22858亿元,珠三角大于粤东、粤西、粤北的总和,正确。
  B选项,根据98题,珠三角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4.9%,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三大产业的增长速度均大于14.9%,珠三角增速应小于粤东、粤西、粤北,错误。
  C选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532.46+1134.22+981.84+1409.81=15058.33亿元,大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总和。
  D选项,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第一产业的增速均快于第二产业,珠三角第一产业增速小于第三产业,其他地方均大于第三产业,综合整体来看,D正确。
 
 
 
文章标签: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