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情。
62、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过高,中等交往频率是,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63、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提出了一种解释竞争与合作的理论—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64、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人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5、从众行为的特点是:
(1)引起从众的群体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2)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也可在没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选择从众
(3)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自愿性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66、从众的功能:(1)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
(2)从众具有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功能,当然从众毕竟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67、从众的类型:(1)真从众(2)权宜从众(3)反从众。
68、社会促进的概念: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象在场和隐含在场。
69、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1)结伴效应(2)观众效应。
70、社会懈怠的概念: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想象。日常生活的磨洋工,就是一种社会惰化的现象。
71、模仿的概念: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72、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提出了三个模仿律(1)下降律(2)几何级数律(3)先内后外律。
73、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影响
(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则暗示效果明显;被暗示者年龄性别与暗示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3) 被暗示者所处情境受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
74、社会感染的特点:(1)双向性(2)爆发性(3)接受的迅速性。
社会感染的分类:(1)个体间的感染(2)大众传媒的感染(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75、爱情的概念:使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使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一行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76、爱情的特点是:(1)相异性(2)成熟性(3)高级性(4)生理性(5)利他性。
77、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三个方面(1)依恋(2)利他(3)亲密。
78、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是斯坦伯格提出,是由亲密、激情以及承诺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79、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而建立的。
80、夫妻关系的类型(1)爱情型(2)功利型(3)平等合作与分工型(4)建设性(5)惰性型(6)失望型(7)一体型。
81、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是由四个因素引发(1)需求不满(2)价值观念不一致(3)远离的自我(4)夫妻的性差异。
82、家庭的功能(1)经济功能(2)性的功能(3)生育功能(4)抚养与赡养功能(5)教育功能(6)情感交流功能(7)休闲与娱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