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第五版,人民时评——
引民资细流,活金融一池春水
三中全会提出的“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民资进军银行业的十年准入路,设定出了最后的路标。短短数个月后,银监会负责人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经过反复论证和筛选,已选择了自担风险的五家民营银行进行试点。同等监管、同等国民待遇,“纯民营”的银行渐行渐近,深化金融改革的第一单应声落地。【事件:金融改革,五家民营银行进行试点】
其实,历经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业,几乎都有一些民资的成分,只不过以往的状态是“只准吃饭,不能说话”。而这次将实行完全由资本说话的公司治理机制,民营银行拥有了独立的市场地位,可以分享红利,可以自主决策。引入民资,还得信任民资、依靠民资,不再人为地搞歧视,才是真正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读:真正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银行业的贷款难、贷款贵,屡遭社会诟病。究其原因,不仅在于货币政策的调整,也有“卖方市场”带来的垄断单位衙门气。表面上看,银行数量不少,实际上融资渠道很单一,贷款产品就那么几种,还常青睐大企、国企。结果不少银行宁愿把钱相互拆借、兜圈圈,也不投向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业——一言以蔽之,垄断不破,金融难活。【先前:银行业贷款“难、贵”原因:货币政策调整、“卖方市场”垄断】
此次虽然只有五家民营银行获准设立,但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多元化。当民营银行把目光聚焦于服务小微、服务社区,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将会平衡买卖双方力量,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市场格局。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逐步建立起的多层次银行业金融体系,会让实体企业“有得选”,从而走出“卖方说了算”的金融困局。【效应: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多元化、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市场格局,走出金融困局】
事实上,这种鲶鱼效应已经初现。几乎在民营银行宣布破冰的同时,招商银行启动了与咖啡企业的合作,将银行“搬进”咖啡店,以全新的咖啡银行模式争取更多客户支持。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为互联网金融正名之后,关于余额宝的争议开始烟消云散,民生银行“如意宝”之类的理财产品纷纷跟进,令客户有了更多选择。这不正是改革期盼的竞争与活力吗?【效应:银行业充满竞争与活力。招商银行(全新银行业模式)、民生银行(如意宝)】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从新旧36条的开拓,到温州“金改”的试水,民资入金融走出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改革至今,非禁即入已成为社会共识。再下一步,当是资本市场从审批走向注册,存款利率从管制走向浮动,共同的方向呼唤共同的努力。不走回头路,不射回头箭,金融输血实业的乘数效应终将焕发。【分析:民资入金融走出渐进式道路、非禁即入,从审批走向注册、从管制走向浮动】
当然,银行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的特殊领域,在任何国家都是特许经营。这就要求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必须加强审查和监管。比如,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维护储户权益。还须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也即建立“生前遗嘱”。两会中,很多代表委员联系面广,熟悉企业、金融业,有责任积极建言献策,让改革在深水中深化。【建议:因银行是度数领域属特许经营,所以必须加强审查和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须有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等)】
《左传》有云,“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改革利民资,更要利民众。金融产品有一定的准公共属性,片面强调国企的公益性不行,片面依靠民企的逐利性也走不通。只有把两者在法治的框架内结合起来,形成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合力,才能真正激活一池春水,助力中国经济的爬坡过坎。【评价:改革利民资,更要利民众。公益性与逐利性相结合,形成实力经济服务合力,助力中国经济爬坡过坎】
结构分析:
第一段:事件:金融改革,五家民营银行进行试点。
第二段:解读:真正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段:先前:银行业贷款“难、贵”原因:货币政策调整、“卖方市场”垄断。
第四段:效应: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多元化、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市场格局,走出金融困局。
第五段:效应:银行业充满竞争与活力。招商银行(全新银行业模式)、民生银行(如意宝)。
第六段:分析:民资入金融走出渐进式道路、非禁即入,从审批走向注册、从管制走向浮动。
第七段:建议:因银行是度数领域属特许经营,所以须加强审查和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须有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等)。
第八段:评价:改革利民资,更要利民众。公益性与逐利性相结合,形成实力经济服务合力,助力中国经济爬坡过坎。
一句话记框架:
金融改革五家民营银行进行试点——体现市场决定性作用——先前应行业贷款难、贵——效应一:多元化、有效率、更公平——效应二:银行业充满竞争与活力——分析:态度(非禁即入)——建议:加强审查和监管——评价:助力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