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不改革可能不会犯错,但不改革是要承担历史责任的,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习近平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诚如所言。进一步是民族伟人,退一步是历史罪人。
改革已经没有回头路。
寄托期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完毕,公报已经发布,很多人大失所望,认为又是空话套话,没有实质性内容,其实错了,中共的对外文件从来都只是原则性表述, 不会细化到具体步骤的实施和量化标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至少本人可以从公报中发现以下几个亮点,当然,这都只是个人揣测。
1、基层民主的推进。可能将现在的村委会选举和居委会选举推广到乡镇甚至县市一级,直接或间接的民主选举是以后民主化改革的趋势,虽然未必会马上实施,但一定是大势所趋。基层实行直接选举,高层实行间接选举。
2、做 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要再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摆设和橡皮图章,而是发挥它的实质作用,增加它在人事上的豁免权和财务上的监督权,实现对政府的有 效监督。民主的形式不只有西方一种,中国可以有自己的选项,西方有议会,我们的亮点是人民代表大会,怎样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一条可以摸 索的任重道远的路径。
3、党内三权分立制度的推进。中共 党章早已规定,各级党的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各级党委政府行使执行权,党的纪检委行使纪律检查权,但现实生活中却是党委尤其是党委一把手行使一切权力,权 力不受制约。这是造成权力失去制衡、司法不独立、贪污腐败横行的重要原因。其实党内三权分立的提法早在十七大就提出来了,只是尚存争议没有被采纳,希望这 一次改革后可以推进。它的重要手段就是落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以及促进司法的相对独立。
4、政改方面的最后一个亮点是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预计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任副组长,成立由最高领导人亲自担纲的改革领导小组在中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不仅是体现了高层改革的决心,也是为了督促、推动全党将改革落到实处。
改 革从来既要有政治强人,也要有决心,二者缺一不可。观察习李体制,习近平是中共元老的后代,在党内和军队内都有深厚的根基,拥有比江 泽 民、胡 锦 涛更大的优势,李克强的总理职位也由以前的党内第三升到第二,权威和魄力都大于前任温 家 宝。习李二人在党内拥有比前两任更大的权力和分量,二人配合默契。改革既符合了人民的愿望,顺应民心,也符合了国际期望,同时更是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处 在一个重要契机上,不进则退。
中国的十年改革处于关键节点上。对整 个民族来说,成则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自百年屈辱史之后又可以立于世界之巅,恢复中国古代汉唐的荣光,败则意味着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崛起之 梦夭折,功败垂成。对习李本人来说,成则昭示着习李以后可能会成为自邓小平之后又可以载入史册的重要伟人,败则意味着成为要承担改革失败历史责任的替罪 羊。
二人没有退路。中国梦的提法其实是有些妙的,只是被有些地方政府宣传的有些恶心。
改 革的离弦之箭已经射出,能不能正中靶心就看高层能不能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了。改革的韧劲、毅力和策略考验着习李政府,成则是光明大道,败则是沼泽坎 坷。中国的改革其实一直都在路上,把西方资本主义积累的优势和经验引进和嫁接到中国的体制和国土上来,希望可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集二者之长的改革 道路来。这不是一句宣传的口号和空话,而是中国试图和正在走的道路。
很 多人都羡慕西方的民主制度,有三权分立,有多党制和选举,有比较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依靠的是法治制度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固定政党,来 实现国家的和平稳定。对这种看法我是十分赞同的,但是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完美的制度,有其利必有其弊,西方的政党选举制度未必没有缺陷,中国的非政党选 举制度未必没有优势。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选举制最大的好处是实现了对权力的相互制衡和监督,无论任何人上台都不会有暴君的出现,人民可以把他选上台也可 以把他选下台,防止他的独裁专制和暴政的持久出现,但是西方的选举政治也可能被既得利益集团所垄断,领导人选举上台需要花费大量金钱,需要财阀集团的支 持,而且领导人需要人民的选票上台,人民更加关注自己个人的眼前利益,而未必符合国家的长远规划和战略,有可能冲突,而且政党之间的恶性斗争会造成,这一 届政党上台之后,可能会推翻和摒弃前一届政党实施的很多措施和规划,使有利于国家长远规划和人民长远利益的很多政策得不到彻底贯彻和落实,造成国家实力和 财力人力物力的很多浪费,这一届政党上台,可能前一届政党的很多人才就必须下台。中国的现行制度虽然也有诸多弊端,不能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衡,容易 因权力过度集中滋生贪污腐败和社会不公,民主和法治不够,但是国家可以制定符合国家长远发展和百姓利益的长远规划和远景战略,并且上升为全国意志得到贯彻 和落实,不会因为哪一个领导人上台而中断,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更加高效,这在西方的选举制度下是很难实现的。只要有益的政策制定出来,通过协商讨论 和人民代表大会投票成为国家意志,很快就可以在全国铺行开来,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保证达到目标。中外制度都是有利有弊,西方好的制度我们需要 借鉴和学习,扬长补短,但我们不应该盲目崇外,也无需妄自菲薄。同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国台湾和韩国,也是在民主、法制不够充分的条件下,实现经济腾飞,而后 才完成民主转型的。
中国的转型任重道远,中国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日完成,可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和努力,但改革能不能成功等我们到不惑之年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时自然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