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考数学运算高频考点全面分析及速算技巧(4)

时间:2013-11-15 18:02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加法原理 ,表示并列关系 ; 乘法原理 ,表示串联关系。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本质区别就是要区分里面到底是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如果是分类,那么必须用加法原理,如果是分步则需要用乘法原理。 概率公式:符合
  
  加法原理,表示并列关系
        乘法原理,表示串联关系。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本质区别就是要区分里面到底是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如果是分类,那么必须用加法原理,如果是分步则需要用乘法原理。
  概率公式:符合条件的情况数/总体情况数。
三、解题方法  
       在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要是依据排列组合的公式,然后通过有效的分类,从而得到满足条件的情况数,在解题的时候,要能够做到合理分类,准确分 步。如果当在解答某些问题,正面入手情况复杂,不容易求解的时候,将试题从反面考虑,从而转化为一个较为简单问题的方法。  
        对于比较特殊,或者说试题具有明显特征的,我们可以采用特定的解题方法,比如说如果要求某些元素必须相邻,那么这时我们就将这些元素看作是一个元素,然后与其他元素排列,从而得到正确结果,也就是采用捆绑法。  
       如果当试题中出现特殊元素或者特殊位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采用优先法解答;如果当试题中要求某几个元素不相邻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插空法。  
       对于概率问题而言,我们主要是在依据排列组合问题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公式,从而得到试题的正确答案。
  【真题示例1】某论坛邀请了六位嘉宾,安排其中三人进行单独演讲,另三人参加圆桌对话节目。如每位嘉宾都可以参加演讲或圆桌对话,演讲顺序分先后且圆桌对话必须安排在任意两场演讲之间,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式? 
             A.120       B.240      C.480     D.144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排列组合问题。  
          由 于其中三人参加演讲比赛,其顺序分先后,那么一共有P(6,3)=6×5×4=120种。由于是圆桌对话,每桌的人数应该大于等于2,现在有3人,那就只 能组成一桌,且必须安排在任意两场演讲之间,那么圆桌对话可以插在演讲形成的2个空中,则一共有120×2=24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真题示例2】某科室共有8人,现在需要抽出两个2人的小组到不同的下级单位检查工作,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案?  
          A.210       B.260      C.420     D.84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排列组合问题。  
        根 据题意,由于是到不同的下级单位,那么第一步,先从8人里面选取2人到一个下级单位,则有C(8,2)种方法;第二步,从剩余的6人里面,选取2人到另外 一个下级单位,则有C(6,2)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则一共有C(8,2)×C(6,2)=410种安排方案,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真题示例3】某单位有职工15人,其中业务人员9人。现要从整个单位选出3人参加培训,要求其中业务人员的人数不能少于非业务人员的人数,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A.156      B.216      C.240     D.30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排列组合问题。  
        根据题意,由于一共选拔3人,且要求业务人员的人数不能少于非业务人员,那么可能的选拔情况为:2名业务人员+1名非业务人员;3名业务人员。  
        第一类,如果是2名业务人员+1名非业务人员,则有C(9,2)×C(6,1)=36×6=216种选法;第二类,如果是3名业务人员,则有C(9,3)=84种选法;根据加法原理,则一共有216+84=300种不同的选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真题示例4】某市举办经济建设成就展,计划在六月上旬组织5个单位参观,其中1个单位由于人数较多,需要连续参观2天,其他4个单位只需参观1天。若每天最多只能安排一个单位参观,则参观的时间安排共有(   )种。  A.630B.700C.15120D.16800  
       【答案】C  
       【解析一】本题考查的是排列组合问题。  
        由于有一个单位必须连续参观两天,那么我们把要求参观两天的单位的天数捆绑在一块,看作是1天,则试题就变成了在9天里面有5个单位参观,即有P(9,5)种,数值能被9整除,且较大,只有C选项符合。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个单位。  
       【解析二】根据题意,第一步,在六月上旬选择两天给这个单位,由于必须是连续的,则有以下可能(1,2)、(2,3)、(3,4)……(9,10),共9种可能;  
        第二步,安排剩余的4个单位,在剩余的10-2=8天里面选择4天给这4个单位,并对其进行全排列,则有C(8,4)P(4,4)=8×7×6×5。  
        根据乘法原理,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有9×8×7×6×5,很明显这个数值能被9整除,排除B、D选项,且这个数值较大,那就排除A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真题示例5】 一个由4个数字(0~9之间的整数)组成的密码,每连续两位都不相同,问任意猜一个符合该规律的数字组合,猜中密码的概率为(    )。                      A.1/5040          B.1/7290         C.1/9000           D.1/1000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率问题。  
         根据题意,要求概率,那么最关键的是求出有多少种组合方法,如果4个数字的第一位确定,那么第2个数值,只能从剩余的9个里面选,以此类推,从而有满足条 件的组合数有C(10,1)C(9,1)C(9,1)C(9,1)=10×9×9×9,最后两位数为90,结合选项,只有B选项符合。

  【真题示例6】小王和小张各加工了10个零件,分别有1个和2个次品。若从两人加工的零件里各随机选取2个,则选出的4个零件中正好有1个次品的概率为(    )。  A.小于25%       B.25%~35%      C.35%~45%       D.45%以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率问题。  
        根据题意,在4个零件中抽中1个次品的情况有两种:(1)抽中小王制作的次品;(2)抽中小张制作的次品。总的抽取方式为C(10,2)×C(10,2)=45×45  
       如果抽中小王制作的次品,则不同的抽取方法有C(9,1)×C(8,2),其抽取概率为9×4×7/(45×45)=28/225;如果抽中小张制作的次 品,则不同的抽取方法有C(9,2)×C(2,1)×C(8,1)=9×4×2×8,其抽取概率为9×64/(45×45)=64/225。那么总的概率 就为92/225,口算这个值略大于4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六章 容斥原理与抽屉问题


   容斥原理与抽屉问题,在这几年的国考是试题里面交替出现,也就是说今年考查了容斥原理,那么就不考查抽屉问题了,反之亦然,不过在2012、2013年 的国考试题里面,着重考查的是抽屉问题,因为这个知识点对于逻辑分析能力的要求更强,所以我们一定要熟练的掌握此种问题。
一、考点分析  
       纵观历年的容斥原理的试题,难度不高,而且一般会是三集合的容斥原理,同时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公式,那么此类问题就是我们拿分的试题。  
       出现频度:★★★★  
       出题概率:★★★  
       试题难度:★★  
       抽屉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过在解题的时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构造抽屉,一种就是最不利原则,在国考试题里面重点考查的是构造抽屉的方法。  
       出现频度:★★★★  
       出题概率:★★★★  
       试题难度:★★★
二、基础知识  
      1、两集合容斥原理:A∪B=A+B-A∩B。
      
  2、三集合容斥原理:A∪B∪C=A+B+C-A∩B-B∩C-A∩C+A∩B∩C。
      
  【注意】不论是三集合容斥原理,还是两集合容斥原理,其本质公式都是按照“重复两次,减一次;重复三次,减两次”的核心思想来的。
  抽屉原理一:将多于n件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则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有不少于2件。  
       抽屉原理二:把多于m×n件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m+1)件或多于(m+1)件的物品。
三、解题方法  
       容斥原理的解题方法,主要是公式法以及文氏图两种,一般来说,我们在解答这类试题的时候,画出图形这样相对来说,比较直观,而且简单,考试的时候,可以大胆的采用此种方法。  
       构造抽屉,就是我们在解题的时候,从题意出发,分清楚“物品”和“抽屉”,然后运用抽屉原理的基本形式来解答试题。  
       “最不利原则”,使我们解答抽屉原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当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从最坏的情况入手来分析满足条件的情况。
  【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