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续教育公需课试题(四)参考答案
一,名字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体而言,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2. 区域协调发展
指在把握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发展中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出发,为了推进长期、稳定并具有较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根本政策、基本方针、指导原则和行动部署做出长期的、总体的和全局的谋划和决策。
3. 增长极
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被认为是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基石,是不平衡发展论的依据之一。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4.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粤东西北 12个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___70%___,人口占全省____50%____,人均GDP 仍低于__全国平均水平______。
2.振兴粤东西北,要闯出一条发展之路,要守住___社会稳定_____和_____生态保护_____这两条底线。
3.粤东西北地区不能再走珠三角老路,要实现____跨越发展____,_____转型发展_____,______绿色发展_____。
4.加快粤东西北发展要靠三大抓手:(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显著改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2)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以园区为载体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3)做大做强地级市中心城区,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5.十八大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___城镇化___良性互动、_____城镇化____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保证“新四化”的同步发展。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省域城镇化发展规划是以省域为对象,以城镇化发展与城镇化__A___实践相结合的规划。
A.空间规划 B.区域转型 C.战略规划 D.经济社会发展
2.以__B___为主的一次性能源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动力来源。
A.新能源 B.矿物燃料 C.水资源 D.煤气
3.我国新型城镇化必须实行___D__有序发展的城镇化模式。
A.紧凑型 B.蔓延式 C.扩张型 D.大中小
4.建立和完善农地使用权的___B____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A.抵押权 B.流转机制 C.保护制度 D.改革创新
5.____C__的供需预测是国家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城镇化战略胜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A.能源 B.生态环境 C.水资源 D.资源
6.__C__会降低投资环境竞争力,排斥企业资本,减缓城镇化。
A.人口众多 B.工业化过快 C.生态环境恶化 D.蔓延式城市化
7.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___B_____.
A.二氧化碳 B.颗粒物(PM) C.二氧化硫 D.酸雨
8.建立高效安全的___C____是实施资源节约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之一。
A.城市交通体系 B.城市建筑 C.农业 D.社会化服务
9.优化__D___,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A.能源 B.生态环境 C.社会结构 D.产业结构
10.____C__是我国过度城镇化模式发展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A.人口问题 B.老龄化问题 C.社会结构 D.“城中村”
四、判断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县域城镇化领先于县域工业化。(×)
2.县域专业市场经济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3.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过过工业化程序继续深化的进程。(✓)
4.城镇化需要制定科学的城镇化发展规划,这主要体现为规划的当前性和实用性。(×)
5.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转变的一个表现就是由注重经济开发转向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发展。(✓)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待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待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 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 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 我国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现状?
答案:1,有些地区和县市,县域工业化不是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规律,而是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大而全、小而全”,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小城镇规模布偶经济,造成农业工业分散化。2.有些县市不顾实际,大上“工业园区”或者”工业开发区“,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拉郎配”,“归大堆”,不是产业集群,而是把企业简单地放在一个区域;企业聚集度差,产业集群没有发挥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作用,不能成为大规模就业的“吸取器”,新型工业化及机构升级的重要动力,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3.小城镇建设中规划和布局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建制镇不少,但不少地方有”城“无市,城镇范围小,对人口、资金和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聚集效应差;有的城镇基础设施差,配套功能不全,城镇的中心辐射和带动力小,地方特色不强;有些地方盲目搬用大中城市的一套,追求形式,土地、水资源利用率不搞造成浪费。4.从全国范围来看,尤其是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乱铺摊子,造成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特别是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加大了新型工业化的资源与环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