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

时间:2014-07-25 14:23来源:广东人事人才网 点击:
2014年广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考试资料
  1.国际上对欠发达地区实施援助支持的模式大致包括城市工业化导向模式、小城镇发展模式、农村综合发展模式
2.粤北地区包括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粤东地区包括潮州、揭阳、汕头、汕尾。
3.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建设要坚持“两手结合”、“两个集中” 、“两条底线”、“两头兼顾”的原则。
4.最能反映全民社保体系的指标是关于底线民生。
5.要更好发挥政府职能必须着力解决政府错位、缺位、越位现象。
6.粤东西北地区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发展概念。
7.系统的区域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
8.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9.文化经济是最高层次的经济。
10.加大扶贫开发“双到”力度,要根据贫困问题的新趋势及其内在机理进行适时调整。
11、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经济发展的软肋和短板,也是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障碍。
12、粤东加快建设汕潮揭城市群、粤西加快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带、粤北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新经济区,通过全局谋划,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13、粤东西北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重点抓好县域经济、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信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领域的发展。
14、“珠江模式”,与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被经济学界合称为中国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三大成功模式。
15、从现状来看,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发展面临两大瓶颈性问题:一是均衡问题,二是教育质量提升问题。
16、要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状态,主要标准有:区域经济都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潜力。区际差异保持在一个社会可容忍限度内或逐步呈现缩小趋势。区域间要素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由流动。区域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合得到广泛的发展。 
17、综观国际上对欠发达地区援助的主要实践及做法,对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包括:立法保障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重视加强基础结构建设明确具体的政策支持 。 
18、被费孝通概括为“珠江模式”的广东县域经济经发展模式是顺德模式、东莞模式
19.区域协调发展的代表性理论有:(1)均衡与非均衡理论;(2)劳动地域分工理论;(3)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4)经济发展阶段理论;(5)福利均衡理论等。
20.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理念原则有:(1)坚持以人为本;(2)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3)坚持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的主体作用;(4)坚持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实现跨越发展;(5)坚持以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突破口,实现转型发展;(6)坚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实现绿色发展。
21.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建设应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时间为2013-2014年,主要是抓好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区建设的相关规划,启动重要基础设施、重大战略性平台和其他关键性项目建设。(2)攻坚阶段:时间为2015-2017年,主要是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以及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新城区成片建设达到一定规模。(3)提升带动阶段:时间为2018-2020年,主要是持续提高中心城区建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形成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县发展的区域中心。
22.粤东西北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的着力点有:(1)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2)全面推进危房改造;(3)强化住房保障工作管理;(4)落实住房保障相关配套政策;(5)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6)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23.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流向粤东西北县城,推动沿海县域跨省合作发展。(2)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构建各特色的产业、产品和名牌。(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吸引在外乡贤能人回乡投资创业。(4)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专业镇,打造特色园区和特色品牌。(5)大力发展配套经济,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配套生产,打造珠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机制。
24.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意义有:(1)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并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动形成,必须要通过政府制定一定的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的筹谋才能实现。因此,颁布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是政府促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体现。(2) 是珠三角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优势互补,密不可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粤东西北加快发展,不仅有利于广东顺 利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还为珠三角的优化发展带来机会。只有通过提升东西地区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打通珠三角与周边省份的联系,打开往内地的重要通 道,才能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全省经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3) 是广东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抓手。只有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的主体作用,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突破口,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形成我省心得经济增长极,实现跨越式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作出重要贡献。(4)是广大干部群众提升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区域振兴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人民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享社会改革成效,改善民生事业,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可以显著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条件,提升该地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5.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保障性措施有:(一)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1.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包括(1)打破行政区域垄断和市场分割,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大市场;(2)优化投资软环境,鼓励和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通信、交通基础设施、环保等重要领域;(3)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努力建成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深化经济、行政和社会领域改革。3.构建省内外开放新格局。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二)加大政策资源支持力度:1.创新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2.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3.落实税收扶持政策。4.提供金融政策支持。5.加快建设用地保障。6.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7.培养引进各类人才。(三)强化珠三角的对口帮扶责任:1.帮扶粤东西北发展有利于珠三角主动拓宽发展空间。2.明确新一轮结对帮扶关系。3.继续完善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帮扶机制。(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包括(1)拓宽选人视野,改善队伍结构;(2)加强干部培训;(3)建立干部激励机制;(4)稳定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5)加大各类干部双向交流力度。2.加强作风建设。3.改革调整干部绩效考核体制。
26、影响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有: (1)、自然资源区域性。从广东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自然资源丰富的粤北山区,东西两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发展,因此并非所有区域内所特有的地理特征,淡水资源稀缺等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甚至阻碍区内其他要素资源在国际的自由流动。其结果造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带动资源区域性。 近年来在广东出现的民工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较低的工资条件下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劳动资源缺乏。近几年来珠江三角地区已经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性。
27、结合广东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广东应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有:(1)、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地都非常重视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2)、 积极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实施多层次多极的空间战略。从全省经济和城镇布局的现状来看,目前,广东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北部山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低下,人口和产 业分布过于稀疏,相互间的经济协作联系松散,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缺乏具有较强实力的专业性城镇,经济发展的城镇支撑体系非常薄 弱,难以依托城镇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严重地限制了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3)、努力推进产业转移与整合,促进区域合理分工。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正面临着产业的转型,传统产业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用电、用水、用地、用人等方面将与新兴产业展开竞争,若不及时地将这些传统的已没有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产业结构调整就会受到影响。(4)、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