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紧急救助员职业名称正式更名为:应急救援员,同时职业编码变更为:3-02-03-08归类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更符合职业定义和实际工作需要。
2、职业定义
从事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受灾人员和公私财产救助,组织自救、互救及救援善后工作的人员。
是灾害现场的处理协调者、医疗救护者、媒体应对者、现场评估者、安全保障者、心理疏导者、应急管理者。
3、应急救援员职业守则
一、遵纪守法,服务社会。
二、反应迅速,冷静沉着。
三、操作规范,精益求精。
四、生命至上,科学严谨。
五、牢记使命,勇于奉献。
4、应急救援员职业分级:
应急救援员五级/初级工
应急救援员四级/中级工
应急救援员三级/高级工
应急救援员二级/技 师
应急救援员一级/高级技师
5、为什么要训练应急救援员
提高公民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当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展开自救互救,稳定现场、避免恐慌,防止出现混乱,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将各种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级别不同,应急救援员将学习地震、水灾、火灾、建筑坍塌、隧道事故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救援,也包括创伤和各种突发性疾病的现场救护,以及生活和工作场所中的各种意外事故的处置。
6、职业资格证是由哪个机构发放的
国家《应急救援员》职业资格证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放,应急管理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紧急救援职业鉴定中心进行鉴定,资格证书国际国内通用,网上可查询,是新职业就业首选。
7、哪些人可以报考《应急救援员》
警察、户外领队、拓展培训师、保安、教师、体育场馆工作人员、导游、救援人员、公共交通从业人员、街道社区骨干、企业安全员、救灾系统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应急志愿者,户外旅游/探险爱好者等等。
8、应急救援员的职业前景如何
应急救援员被世界劳工组织誉为“维护社会发展和人类抗击危害不可或缺的职业”。在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的国家,特别是欧盟各国,高危行业和公共场所经营组织中,应急救援员是法定的必配职业。随着应急救援员在各行各业发挥出来的应急响应、人身伤害院前处置、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重要作用,该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原民政部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的《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要求》行业标准,明确规定社区、公共场所要配备应急救援员,是国家新增职业,属于就业紧缺工种,国家也在大学设立此类专业。在应急管理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指导下,通过训练,使学员熟悉国际化的救援理念、科学的救援流程;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了解应急救助基本知识,掌握自我防护、专业救援技能和心理疏导等知识。
9、如何考取应急救援员职业技能证书
通过各省授权培训机构系统的训练,掌握基本的灾害现场侦查与搜索技能、救援队伍的架构、安全防护装备及安全策略、现场风险管控、表面的搜索与救援、验伤分类技术、基础急救技能等相关技能。
经过紧急救援职业技能鉴定站考核,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证书。
10、国家应急救援员证书介绍
国家应急救援员-职业资格证书(四级)
咨询热线:029-87230140
11、背景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应急管理部在《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暨十四五工作计划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和防灾救灾的基础仍然薄弱,形势复杂严峻,既有存量风险又有增量风险,城市高风险和农村不设防的安全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重点行业领域的高风险特征没有根本改变,事故隐患大量存在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外部环境深刻复杂的新问题新风险又不断增加。
要彻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长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采取与地方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和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等方式,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作用。还要坚持社会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应急救援员》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为中国应急救援行业树立了第一个标准,标志着行业进入了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时代。该《标准》由我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陈昫同老师在北京主笔编制,并全程参与了标准的审定。借助曙光救援队多年在实际救援行动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救援能力,协会技术委员会于2013年成立了培训中心,中心立足陕西以普及医疗急救、地震逃生、楼宇消防等应急安全知识为主,通过社区、企业等基层组织的安全培训、演练,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建设平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