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与粤东西北的发展
目 录
产业园区与广东经济发展
粤东西北的发展与广东产业转移园区
产业转移园区发展模式“二次创新”
产业转移园区转型升级的方向:第三代园区
产业转移发展的重要方向:海上产业转移
粤东西两翼发展的重要抓手:海洋经济及合作
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产业园区与广东的经济发展
产业园区的概念
园区是指具有一定内容、形式和特定功能的范围区域。园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制度创新的一种优势模式,可以通过建立整体性的发展联系和加强包括政策 资源在内的聚集、示范、带动和推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力量,获得远高于区外的发展能力。园区内产业的不断集中再到聚集,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同 时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增长极”的作用。
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其园区模式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美国,有硅谷、“128 公路”和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科学园;在德国,有阿德勒斯霍夫高科技产业园和鲁尔工业区;日本有京滨工业区、阪神工业区、中京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新加坡 有裕廊工业园;台湾有新竹科技园。世界版图由于大量园区的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的财富大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创造的。
广东经济增长的园区模式
纵观近30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园区经济一直是推动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园区模式也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以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例:2005年广东提出“产业转移工业园”这一省内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到2012年全省产业转移园区实现产值3896.68亿元,实现税收150.01亿元,分别占全省生产总值和税收总值的6.8%和3.0%。
广东经济发展的园区轨迹
基于专业镇模式的第一代经济空间体系下的镇村工业园是广东第一代园区。
90年代形成了以城市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形态的第二代园区以及与之配套的“中心—边缘”型的第二代经济空间体系。
广东经济改革的园区试验
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
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产业转移园区
粤东西北的发展与广东产业转移园区
推动粤东西北发展的战略意义
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珠三角地区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确保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性战略。
增进 民生福祉、建设幸福广东的根本任务。
粤东西北发展的定位
粤东加快建设汕潮揭城市群
粤西加快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带
粤北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新经济区
加快粤东西北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
加快信息化步伐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产业转移园区是粤东西北发展的重要载体
引导珠三角低端产能向东西北地区转移,为珠三角发展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腾出空间。
通过产业转移,在粤东西北地区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和配套经济,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
从而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之间形成“总部—基地”的全新生产方式和产业链条,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实现全省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产业转移动力机制
产业转移是产业转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拉力和转移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
产业转移从具有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向外依次转移。
产业转移和空间布局轨迹
产业沿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依次转移。
产业转移顺应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
区位因素决定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态势。
产业转移和空间布局要基于价值链的分解和整合。
广东产业转移空间形态
按照点(主要城市与产业园区)、线(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轴线)、面(块状经济)的空间格局来展开的,从珠三角核心区(包括广州、深圳、 珠海、东莞、佛山、中山六市)选择性地转出部分产业,通过“三圈”扩散和“五轴”地理轨迹的有序转移,在全省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相互联系、具有明显集聚效 应的块状经济新格局。
产业转移空间布局
一核(转出地核心圈)
三圈(产业转移圈层形态)
五轴(产业转移轨迹)
五块(产业转移空间具体形态)
五块布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