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答案100分
选择题(60分)
1、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是:() (2.00分)
A.南北分图
B.南北隔绝
C.A、B
D.上述都不对
2、中国历史的连续性表现在:() (2.00分)
A.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发展过程中未曾间断。
B.中国文明在文化的连续性上未曾间断。
C.A、B都是
D.A、B都不是
3、中国历史上下列哪个方向的民族迁徙是很常见的:() (2.00分)
A.从南到北
B.从东到西
C.从西到东
D.从北到南
4、汉朝时期的族群中,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是()。 (2.00分)
A.越人
B.羌人
C.辽人
D.匈奴
5、商朝人早期,即先商时期主要是在()区域。 (2.00分)
A.陕西、甘肃
B.黄河流域
C.环渤海
D.长江流域
6、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姓姬,周宣王之子,出生于:() (2.00分)
A.公元前793年
B.公元前789年
C.公元前795年
D.公元前790年
7、西周实行的()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权力变化的空间。 (2.00分)
A.宗法制
B.中央集权
C.分封制
D.禅让制
8、人类起源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包括:() (2.00分)
A.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人类的发展进程是怎么样?
B.人类在何地起源?是多元的呢?还是一元的呢?
C.如果现代人类单纯地起源于非洲一个地方,那不同地区不同大陆上的不同人种,又是如何形成的?
D.上述三项都是
9、()标志着商朝由一个移动性的状况转变为相对定居的状态。 (2.00分)
A.契建立商
B.商朝战胜夏
C.商纣王的继位
D.盘庚迁殷
10、《三国志》的作者是:() (2.00分)
A.陈寿
B.司马光
C.司马迁
D.上述都不是
11、下列()不是与蒙古人种非常类似,可能同属一个祖先——山顶洞人。 (2.00分)
A.每周印第安人
B.爱斯基摩人
C.中国人
D.欧罗巴人
12、()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王朝社会的典型根基。 (2.00分)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13、马家窑文化属于下列哪个时期的文化:() (2.00分)
A.新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14、《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的作者是:() (2.00分)
A.田余庆
B.唐长孺
C.周一良
D.王仲荦
15、北朝不包括下列哪个政权:() (2.00分)
A.北齐
B.北魏
C.刘宋
D.北周
16、正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下列不属于正史的是:() (2.00分)
A.本纪、列传
B.典章制度、天文志
C.立法、礼乐、舆服
D.现代学术作品
17、中国人关注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可以往前推溯到()多年前。 (2.00分)
A.1000
B.2000
C.10000
D.20000
18、新石器时代距今:() (2.00分)
A.两万年前
B.一万年前
C.三万年前
D.五万年前
19、魏晋末期,中国南北合流的时间是公元()。 (2.00分)
A.420
B.479
C.557
D.589
20、汉朝时期,越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2.00分)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21、吐谷浑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支系,其向西迁徙直接进入甘青川一带:() (2.00分)
A.鲜卑
B.羯
C.氐
D.羌
22、汉朝初期的权利集中在皇帝和出身王侯的宰相手里,到汉武帝时代,武帝选择不是王侯的公孙弘作宰相,削弱了相权,但最后导致大将军(霍光)的异军突起。这一系列事件说明:() (2.00分)
A.宰相与大将军之间的竞争
B.权利是需要制衡的
C.大将军所掌握的的军权是及其重要的。
D.国家的各种势力之间不存在相互制衡。
23、()是扩张皇权的第一人。 (2.00分)
A.周武王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高祖
24、《羌在汉藏之间》是()的作品。 (2.00分)
A.王明柯
B.田余庆
C.唐长儒
D.胡适
25、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自然和地理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2.00分)
A.幅员辽阔,横亘于东亚和中亚。
B.从西到东,三级阶梯,从高原(帕米尔高原)到平原(黄河流域)再到海岸线。
C.从北到南同样也是三级的阶梯构造,从高原草原到燕山山系到平原,也是一个由高到低的转移。
D.上述三项都是
26、秦王朝垮台之后的接下来一个王朝是()。 (2.00分)
A.东汉
B.西汉
C.东周
D.西周
27、秦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包括:() (2.00分)
A.政治体制建设
B.思想体系建设
C.社会制度的构建
D.上述三项都是
28、龙山文化主要以下列哪一个当今的省份为核心:() (2.00分)
A.河北
B.江苏
C.河南
D.山东
29、美国著名政治学者()提出“文明冲突论”。 (2.00分)
A.费正清
B.亨廷顿
C.傅高义
D.哈耶克
30、春秋时期的年代跨度为:() (2.00分)
A.公元前774-474年
B.公元前775-476年
C.公元前770-476年
D.公元前769-4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