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 1 71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科学与技术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C 2. D 3. A 4. A 5. C
2015年1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理论
7.生物技术
8.信息技术
9.海底扩张
10.“可持续发展”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
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
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756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
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
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
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
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
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①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②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
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
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
产生污染。(3分)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2分)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
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2分)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7.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
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
757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
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
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
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
……)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15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
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
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
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
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
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15分)
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