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标准不包括
A 研究对象 B 研究方法 C 研究目的 D 研究年限
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是
A 傅斯年B 李济C 张忠培 D 梁思永
从1921年起,我国考古学已经经历了三代学者的交替×四代
甲骨文的文物发现是在
A 1899.0B 1900.0 C 1901.0 D 1902.0
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取资料的×考古学通过科学发掘文物学通过征集手段
1.2
下列按出现时间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 铜器石器铁器 B 石器铜器铁器
C 石器铁器铜器 D 铁器铜器石器
下列哪项属于遗迹的特点
A 可携带B 不可移动 C 人为加工 D 完整性
科学考古学的诞生条件包括
A 地质学的发展 B 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
C 古物学的发展 D 历史学的发展
考古学研究对象为实物;历史学研究对象为文献资料√
文物学不使用科学发掘的手段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
1.3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不包括
A 磨制石器出现 B 陶器出现 C 动植物的驯练与培养 D 合成金属材料
在石器时代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时代是
A 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 B 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C 新时期时代铜石并用时代 D 铜石并用时代旧石器时代
从300万年前开始,直到一万年前,石器通过磨制方式制作,称为旧石器时代×打制
在青铜时代,青铜器主要被用来
A 装饰 B 祭祀 C 生产工具 D 建筑
从一万年前开始,新石器时代的出现与农业革命息息相关√
2.1
考古学家不包括
A 学者 B 技工 C 后勤人员D 领导者
考古学家的标准是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较强的行政能力
考古学跟经济、民生、法律都存在矛盾×
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
A 夏鼐 B 苏秉琦C 严文明 D 王巍
中国的考古研究被称为“黄金时代”√
考古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 生态建设 B 基础设施建设 C 农业用地 D 旧城区改造
2.2
下列行为对考古没有危害的是
A 文物的非法买卖B 祖传文物的流通 C 鉴宝节目 D 走私
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
A 明确的地层信息 B 历史信息准确 C 科研价值低 D 科研价值高
继承和被赠予的文物都不能买卖×
下列哪种事物被划分为遗迹
A 房屋 B 生产工具 C 生活用品 D 礼仪用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2.3
改革开放以后,文物破坏越发严重√
唐朝陵墓中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是
A 唐肃宗墓B 武则天墓 C 唐太宗墓 D 唐玄宗墓
考古不仅是调查、研究,还有
A 欣赏 B 模拟C 保护 D 传世
自然带来的文物破坏中,较为严重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 西伯利亚 B 秦始皇兵马俑 C 三峡大坝 D 河西走廊
文物展厅需要自然光而非人工光×
2.4
考古学文化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A 有特定空间分布区域 B 有特定时间范畴
C 具有特色文化特征 D 被特定的人群所认同
有的地区在农业和家畜业产生后还没有发明陶器,因此这一阶段不属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制造铁器,战国中叶得以普及,东汉时取代青铜器√
下列关于青铜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 硬度高 B 致密 C 不容易出沙眼 D 熔点高
旧石器时代中期大体上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
A 早期智人阶段 B 能人和直立人阶段 C 晚期智人阶段 D 智能发展阶段
新时期时代的三大特征:磨制石器为主,发明陶器,农业家畜饲养业产生,人类从过去“掠夺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
对于铜石并用时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红铜开始出现 B 陶器发展迅速 C 石器仍是主要工具 D 掌握一些铜的冶炼技术
2.5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两个不同点为
A 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不同 B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不同
C 研究类型与研究主体不同D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不同
明十三陵定陵是中国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
考古学在我国属于人类学范畴×历史学
下列不属于历史考古学阶段的是
A 秦汉考古学 B 隋唐考古学 C 宋元考古学D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
中国的可查祖先位于
A 非洲 B 我国西北C 我国西南 D 我国东南
2.6
目前考古主要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不包括
A 田野考古 B 史前考古 C 历史时期的考古D 明清时期的考古
下列哪项不属于田野考古学
A 水上考古 B 水下考古 C 航空考古 D 地下考古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标准是
A 陶器是打制还是磨制石器B 是否有人工种植的农业
C 人类是否住在水边 D 人类是否能够加工家畜肉类
标志着人类结束史前时代的遗存为文字、铁器与群居生活×文字金属(铜器)城
2.7
实验考古学以实验模拟的方式来判断有关古人行为的理论√
民族考古学通过一些先进文明的民族的生活生产工具来研究×
郭沫若不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是由于
A 研究对象不正确 B 偏向研究文献资料
C 没有从事野外实地考古工作 D 他是历史学家
田野考古的工作方式包括
A 查阅挖掘B 调查发掘清理 C 调查发掘修复 D 研究潜水
水下考古除了发掘水下遗址,打捞沉船与文物,还研究
A 海上交通 B 古代气候 C 岛屿条件 D 国际关系
2.8
科技考古主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文化遗存和相关自然遗存√
在青铜中,为加强硬度,应该添加哪种元素的剂量
A 铅 B 铜 C 锡 D 铝
1977年,复旦大学采用无损科学检测研究了
A 秦始皇兵马俑B 越王勾践剑 C 商纣王剑 D 越书
对古代人骨进行基因性检测属于下列哪种考古
A 航空考古 B 田野考古C 科技考古 D 民族考古
航空考古学是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观察,根据肉眼所得的遗迹分布来研究×
2.9
下列哪一项被认为是一类遗存对象而非一种遗存对象
A 宗教考古学 B 植物考古学 C 动物考古学 D 陶瓷考古学
植物的起源与栽培和动物的驯养的成因理论被称为
A 进化论 B 细胞学说 C 动能守恒D 动力学研究
如果要寻找2000年前的遗址,应到何处找寻
A 山洞 B 山沟 C 码头 D 靠近水源的平原
环境考古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
植物考古学的研究材料指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古代植物遗存×
2.10
聚落考古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 聚落中的人际关系B 聚落中单独的器物
C 聚落中的贸易关系 D 聚落中的战争
北方岩画所采用的方式为
A 浮雕B 刻制 C 涂绘 D 彩画
在古代,我国多偏好使用软玉;其他国家偏好使用硬玉√
在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偏好使用铜器
A 西部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南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始于新石器时代×
3.1
考古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我们所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是经过考古学家修复后的状态√
中国考古之父是
A 夏鼐 B 张忠培C 李济 D 郭沫若
下列属于自然遗存的是
A 遗物 B 遗迹 C 遗痕 D 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物
衡量考古的成绩,主要是看
A 发掘结果B 发掘方法 C 发掘过程 D 发掘主体
3.2
人工遗存与自然遗存全都存在于
A 考古遗址 B 陵墓 C 考古环境 D 模拟实验
考古遗存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考古资料,具有研究价值,是由于
A 保存时间长 B 保存形态完好 C 经过官方鉴定 D 存在于特定环境中
考古学上所说的“透物见人”是指透过器物研究当时人类的情况,该情况不包括
A 器物本身的构成 B 当时的生产状况 C 家庭及社会关系 D 宗教信仰
遗痕是遗迹形成或使用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对考古资料的保存就是保存遗迹和遗物×
3.3
在文物产生到被挖掘之前,它的有机物与无机物都会发生改变√
下列那种现场可以保存的比较好
A 长期风化 B 经历自然灾害 C 得到有关部门重视D 瞬间被破坏
庞贝古城是经过漫长的风吹雨淋而形成的破坏×
中国人考古经历了三个过程,依次为
A 单体群体整体B 单体整体群体
C 整体单体群体 D 整体群体单体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力作用对文物的破坏
A 泥石流 B 火山爆发C 盗墓 D 海啸
3.4
软遗址在绝氧的环境中,如沼泽地,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下列哪项属于硬遗址
A 北京故宫 B 埃及金字塔 C 应县木塔 D 苏州园林
软遗址的保护比硬遗址要难,信息消失的更多√
下列哪些不属于人为作用对文物的破坏
A 生产B 地震 C 盗墓 D 大型工程建设
考古学中文物的价值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历史价值 B 艺术价值C 商业价值 D 科技价值
4.1
现在考古学更多的是运用拉网或地毯式调查√
试掘采用的方法是挖一条长方式的、四壁垂直的坑,考古上叫做探沟√
地面调查往往是通过地面挖掘来完成的×
收集遗存的方法有三种,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A 田野调查法试掘钻探法航拍取样法
B 田野调查法航拍取样法探方发掘法
C 田野调查法试掘钻探法探方发掘法
D 试掘钻探法航拍取样法探方发掘法
古人的选址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下列哪项与选址无关
A 水源 B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较早的选址在山脚处 D 集市贸易条件便利
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依次为
A 收集遗存整理遗存研究遗存
B 研究遗存收集遗存整理遗存
C 收集遗存修复遗存研究遗存
D 研究遗存修复遗存拍卖遗存
4.2
没有被人扰动过的土壤是生土,被人扰动过的是熟土√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按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方法是
A 探沟发掘 B 试掘发掘 C 田野发掘D 探方发掘
探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A 主体隔梁关键柱B 承重墙主体底部 C 隔梁主体底部 D主体底部关键柱
试掘是地面调查的一种
简述钻探的优点:能直接深入地下取样观察,直接准确地取得一定地点的文化堆积资料,比发掘省工,破坏性小,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较大面积的地下情况。
探铲源于清末盗墓者所使用的工具,又名
A 西安铲B 洛阳铲 C 平阳铲 D 阜阳铲
4.3
考古队的组成人员不包括
A 民工 B 考古队员C 实验员 D 队长
盗墓者按照土层堆积原理挖掘,并没有破坏埋藏环境
下列对隔梁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出土修边 B 承重挖掘 C 承重观察剖面D 出土承重
挖掘时要按不同颜色的土层清理√
地面土层的堆积遵循一定的原理,即
A 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上B 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下
C 交错堆积 D 年代越早,土层颜色越浅
4.4
记录包括三种,即
A 文字口述影像 B 口述绘图影像
C 口述文字绘图D 文字绘图影像
关键柱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挖掘的√
探方日记只是记录每个探方的人员配置×
厚葬与薄葬转化的原因不包括
A 国家经济的兴衰B 国外文明的影响 C 观念的转变 D 盗墓的猖獗
拍照整理文物的目的是
A 鉴定 B 留下影像资料 C 为之后的研究做准备 D 为了更好的修复
4.5
解释遗存的过程依次为
A 判断年代遗存关系透物见人 B 判断年代透物见人整理修复
C 透物见人继续挖掘整理资料 D 判断年代遗存关系修复整理
考古学中年代被划分为
A 绝对年代非绝对年代 B 史前年代史后年代
C 绝对年代相对年代 D 有文字年代无文字年代
所有的文物上面都有文字×
测量对象为火山岩的测量方法是
A 碳十四测定法 B 铀系法 C 铝铍埋藏测年法D 钾氩法
碳十四的测定条件是
A 无机物范围五年B 有机物范围五万年
C 碳水化合物范围五万年 D 蛋白质范围八万年
考古的断代要靠文物出土的地层来判定√
我国科学家将北京人的生存时间推进为
A 距今100万年 B 距今200万年C 距今77万年 D 距今88万年
4.6
考古学中确定年代的方法为
A 地层学类型学 B 地层学元素学
C 类型学年代学 D 地层学年代学
树木年轮测年法的原理在于年轮,年轮的宽窄在于
A 树龄B 气候条件 C 人工培植 D 树的种类
简述考古学的目的:
总结材料,使它们更具有系统性。
通过排序,建立实物资料的相对年代排序。
通过类型比较分析,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并为讨论社会关系作准备。
器物风格(形状纹饰)的变化常常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
地层学原理为:地层堆积是按照时间早晚,自上而下依次堆积形成的√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理论方法,也叫层位学√
类型学主要对古文化遗存在结构、材料、功能、装饰方面的特征进行
A 断代 B 统筹 C 细化考量D 归类排比
4.7
以器物来研究历史,这被称为
A 透人见物 B 以史为镜 C 以物论史 D 本末倒置
文物的特点为
A 鉴定真伪贩卖欣赏B 鉴定真伪断代鉴赏
C 断代鉴赏保存 D 鉴定真伪断代修复
考古先前的一系列工作,如发掘、整理等,都是为复原历史服务的。√
古文物的图层堆积状况与现代器物的土层堆积状况并无多大差别×
器物“豆”按年代变化的规律是
A 早期胖晚期瘦 B 早期瘦晚期胖 C 早期矮晚期高 D 早期高晚期矮
4.8
在一定时间范畴和空间分布内,有一定共同的器物特征,我们将这样的一群遗存称为考古学文化√
“透物见人”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哪种不属于它的方法
A 只研究文献 B 民族考古 C 模拟实验 D 宗教考古
类型学制造某个特定时空范畴,通过人们使用的器物来了解当时人类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包括
A 国家的地形与气候 B 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 C 心理因素 D 传统习俗
8000年前,“满天星斗”是指中国各地的文化是
A 频繁交流 B 尚未成型 C 开始萌芽D 独立发展
简述中国六大器物区: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洞庭湖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以最后一次发现文物的地点来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5.1
《宣和博古图》是宋徽宗敕纂,记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839件青铜器√
“西清三鉴”不包括
A 《西清古鉴》 B 《宁寿鉴古》 C 《西清续鉴》 D 《宁寿续鉴》
金石学是正经补史,史学意味浓厚,系统研究古物,在下列哪个朝代兴起
A 南宋B 北宋 C 北齐 D 南唐
《先秦古器图碑》是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考古”二字最早出自于《考古图》,此时指的是
A 考证文物 B 考察历史C 考证古文字与古文章 D 考证古人类生活
5.2
让学者和驴子走在中间”是出自谁的名言
A 墨索里尼 B 亚里士多德 C 丘吉尔D 拿破仑
简述金石学的特点:1.带有文字的是其主要著录对象2.皇家参与收藏3.这些器物都是经过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
传世品的缺点在于
A 不能流通 B 无商业价值 C 无法修复D 很难断代
西方国家有野外挖掘的传统,我国则以家族遗传为主√
发掘品由于缺少堆积土层的情况,所以很难确定其年代×
中国金石学与西方古物学的相似之处在于
A 都缘于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信心 B 都出于对文物的热爱
C 都缘于人类对过去美好世界的向往 D 都出于对艺术摆设的好奇
5.3
美术史学家‘中国敦煌学的奠基人是
A 常书鸿 B 王国维 C 罗振玉 D 王懿荣
1900年前后的三大发现,汉简、甲骨、敦煌,后来都成为显学√
由王国维提出,用地下出土文物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为
A 二重证据法 B 二元法 C 对照法 D 文献法
三大发现只能成为考古发现,不能成为文物发现×
由刘鹗所写,第一本著录甲骨的出版书籍
A 老残游记B 铁云藏龟 C 京华烟云 D 孽海花
5.4
五四运动把中国传统学科的治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解构,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方式√
“甲骨四堂”之一,早期发掘殷墟的考古工作者是
A 罗振玉B 董作宾 C 郭沫若 D 王国维
《史记》所书写历史的真实性被甲骨的发现而否定×
参与河南仰韶文化开发的学者是
A 丹斯基 B 桑志华C 安特生 D 步达生
简述甲骨四堂的人物及作用: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
甲骨文的刻字有两种情况,分别是刻在
A 猪骨羊骨B 牛肩胛骨龟甲 C 猪骨龟甲 D 贝壳龟甲
5.5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年
A 3000年 B 5000年C 6000年 D 9000年
安特生在论证彩陶发现时,深入()做调查
A 河套平原 B 陕西 C 安阳D 河西走廊
瑞典考古学家参与了彩陶的发现√
我们在山西等地发现大量彩陶,通过断代认为
A 东方陶器早于西方 B 东方陶器晚于西方
C 中原陶器早于西南 D 中原陶器晚于西南
彩陶中的内彩盆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实用盆,不是礼器×
5.6
梁思永是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考古的科学手段的发展√
日本用“考古”这两个字的时间要比中国晚×
1927年,中瑞签订了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第一个平等协定,结束了外国探险家随意进出中国“建功立业”的时代√
发掘安阳殷墟,是中国考古的摇篮,其意义不包括
A 标志我国现代化科技考古手段已经成熟
B 取得举世瞩目的发掘成果
C 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一套田野考古的方法体系
D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考古人才
周人破坏商王在安阳的大批陵墓,原因是
A 保护不当 B 战争C 破坏政权象征,防止复辟 D 工程建设
1926年由()主持的山西夏阴村遗址发掘是我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
A 安特生B 李济 C 梁思永 D 徐旭生
5.7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是用来形容考古作业方式的一句话,出自于
A 梁思永 B 梁思成 C 安特生D 傅斯年
发掘殷墟的过程中,采取了()的方法
A 土质土色 B 人类学 C 类型学 D 民族学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成立,所长是梁思永×
1936年,考古人员在一个定名为H127的坑中发现大量龟板√
在殷墟不但发现了大量甲骨,还发现了
A 大规模陵墓 B 大量随葬品C 商代的部分都城 D 生产工具
5.8
考古学家往往不是在山上的洞里工作,而是在平原的土里工作×
安阳博物苑是世界文化遗产√
于1913年在北平创办,成为我国早期地质工作者摇篮的机构是
A 中国社科院B 中央地质调查所 C 中央考古小组 D 中国科学院
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的考古学家是
A 裴文中 B 陈旭生 C 贾兰坡 D 梁思永
中国考古的启蒙者与中国考古学之父依次为
A 苏秉琦李济B 安特生李济 C 李济梁思永 D 裴文中严文明
6.1
地质年代的等级单位被划分为
A 年、代、纪、世、期
B 天、月、年、纪、世
C 宙、代、纪、世、期
D 宙、时、代、世、纪
()一书暗示了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
A 《进化论》 B 《天演论》 C 《物种起源》 D 《细胞论》
在非洲为揭开人类的神秘面纱而工作,有“考古、人类学第一家族”之称的是
A 路易斯家族 B 洛克家族 C 撒丁家族D 利基家族
我们现在的环境气候,可以追溯到第三纪×
一万年前,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由寒冷干燥变得温暖湿润√
6.2
路易斯·利基提出一项假说式的理论,影响深远,该理论是
A 人类由非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B 人类从亚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C 人类从欧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D 人类从美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利基族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代
A 二B 三 C 四 D 五
在生物学意义上,进化相当于演化,指向好的方向变化×
第一代利基家族发现了
A 腊玛古猿 B 南猿 C 北京人 D 甲骨文
人类经历了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直立人等阶段√
7.1
成人有206块骨骼,骨骼之间用()连接起来
A 结缔组织 B 软骨 C 肌腱D 关节和韧带
成人骨骼中,有6块听小骨属感官器,除此之外,躯干骨的数量最多×
体质人类学研究时不需要分年龄×
下列不是用以区分男女骨骼的部位是
A 下颚 B 盆骨 C 肩骨D 牙齿
人类学的两个分支为
A 体质人类学民俗人类学 B 宗教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C 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D 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7.2
世界普遍出现大型能聚集很多人口的城市,即城市革命,时间是
A 6000年前B 5000年前 C 3000年前 D 1000年前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少与当时人口稀少有很大关系√
人类第一次学会的合成材料是
A 石器B 陶器 C 铜器 D 铁器
男女骨骼年龄的鉴别,通常的鉴定部位是
A 颅骨B 尾骨 C 胸骨 D 盆骨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有两种,分别是人骨和工具√
7.3
从南方古猿过渡到人类阶段,()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A 能人 B 智人 C 古猿 D 路西
能人是最早()的人
A 直立行走 B 区分性别C 使用工具 D 群居
古猿阶段大致在400万年前×
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的能力
A 有声语言 B 文字 C 劳动生产 D 使用工具
能人的脑容量比路西要高,更接近人类√
7.4
未来人的三种理论中,不包括
A 未来人类有可能会死亡B 未来人类体力会更发达
C 未来人将变成大头人 D 未来人和现在人差别不大
认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二十万年前一个非洲女性祖先后代的理论是
A 进化论 B 物种起源C 夏娃理论 D 迁徙学说
人从起源开始面临的几种关系中,不包括
A 人与社会 B 人与自然 C 人与生态 D 人与环境
与“多地区起源”学说并列的学说是
A 多地区繁衍论 B 单一地区发展论C 单一地区起源论 D 多地区迁徙论
黑猩猩的分化要晚于大猩猩的分化√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大红猩猩×
7.5
山顶洞人时期还未曾发现有钻孔、墓葬、用火等手段×
诸多体质人类学者认为,中国的人类起源于
A 非洲 B 欧洲 C 中国本身 D 印度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两种迁徙路线,包括北线与东线。现在占主流的东线学说,其路线是
A 由非洲经印度洋到东南亚到我国 B 由非洲到欧洲过西亚到我国
C 由非洲经大西洋到美洲 D 由非洲到北欧经俄罗斯到我国
时间比元谋人早,位于河北省阳原县的遗址为
A 殷墟 B 夏阴村C 小长梁 D 周口店
8.1
关于农业的富裕采集文化理论,错误的是
A 美国考古学家索尔于50年代提出 B 农业发生在天然条件富饶的环境
C 农业发源于食物的减少 D 理想地区位于东南亚
当一个地区人口资源失衡时,代价最小的方式是向外移民√
世界最早的稻谷发现在()。
A 湖南澧县彭头山
B 浙江余姚河姆渡
C 湖南玉蟾岩
D 山东泰安大汶口
关于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磨制的石器 B 群居部落的形成 C 畜牧业的产生 D 陶器的制作和使用
中国农业发展过程出现过倒退阶段√
8.2
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是
A 出现了大量磨制石器B 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变异稻
C 出现了酿造酒类的现象 D 标志进入了农业社会
推翻了中国古代农业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南方没有农业起源发展的事件是
A 跨湖桥遗址的人工变异稻发现 B 长三角地区农业发达的证明
C 湖南玉蟾岩最早稻谷的发现D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
推动长三角水稻农业发展的动力是人口压力×
安徽贾湖遗址中酿造酒类的发现证明了
A 竞争宴飨现象推动了当地农业 B 当地文化当时已进入农业社会
C 人口压力增大推动了当地农业 D 自然资源减少推动了当地农业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
8.3
下列不属于中国远古时代的建筑种类的选项是
A 地穴式建筑 B 平地式建筑C 泥土式建筑 D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陶器上野猪图案的变化证明了当时已经有了驯养野猪的现象√
环境因素是影响远古时期建筑样式的主要因素√
人类最早的炊具诞生于以下哪种材料的使用时期
A 铁器 B 铜器 C 石器D 陶器
下列现象标志这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是
A 农业的诞生B 陶器的使用和制作 C 磨制石器的出现 D 畜牧业的出现
9.1
下列不属于新旧石器时代在物质上的区别是
A 农业生产工具 B 陶器C 建筑 D 家畜、农作物
城市中轴线最早的考古发现是秦汉时期×
社会分工的出现最早是伴随着下列哪个现象出现的
A 城市的出现 B 农业的出现 C 建筑的出现 D 人类开始定居
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时间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的遗址是
A 半坡遗址B 东山村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进入文明时代,新石器时代结束√
9.2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总体趋势是
A 由南向北B 由北向南 C 由西向东 D 由东向西
中国古代瓷器最早出现于唐代×
下列不属于新石器时期制陶工艺的是
A 贴塑法 B 慢轮加工 C 快轮加工D 石磨加工
考古学还未证实最早的犁耕农业时期犁的动力是来自人还是牛√
中国古代的社会动荡与分裂主要是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 气候变化 B 人口压力 C 社会变革 D 外蛮入侵
9.3
文化区系划分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环境气候差异 B 物质文化特点 C 人类行为D 地域差别
新石器时期考古主要划分了几大文化圈
A 4.0 B 5.0 C 6.0 D 7.0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时期(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的文化中心是哪个文化圈
A 北方文化圈B 中原文化圈 C 东方文化圈 D 环太湖文化圈
中国古代各文化圈的文明发展都是持续不断进步的×
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
9.4
从新石器时代的()开始,人类的器物开始丰富
A 前期 B 早期C 中期 D 晚期
下列哪个文化区域在当时制作彩陶的工艺发达
A 黄河上游 B 山东地区 C 长三角地区 D 中原地区
新石器时期独立的文化圈还没有与其他文化交流的情况×
中国出现最早使用玉的文化史
A 贾湖文化B 兴隆洼文化 C 大汶口文化 D 仰韶文化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开始由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
9.5
关于龙山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 B 彩陶发展非常迅速
C 龙山遗址位于山东境内 D 玉器在平民中普遍使用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六七千年),考古界对该阶段使用了哪个文化名称作为概括
A 半坡文化 B 环太湖文化 C 龙山文化D 仰韶文化
在中原文化圈(陕、晋、豫)的考古史中没有出现过缺环现象√
铜器最早出现在人类结束新石器时代后的文明时期×
人类“礼制”的出现以后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时期是
A 仰韶文化时期 B 龙山文化时期 C 夏代 D 商代
9.6
客省庄二期文化出土了新的制陶工艺——夹砂陶,主要用于下列哪种器具的制作
A 炊器 B 食器 C 盛器 D 水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彩陶的制作和使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平等生活的分化是人类开始进入文明重要的象征√
空心足的制陶工艺主要优点是
A 节省工艺材料B 增大受热面积 C 增加容积 D 减少重量和体积
新石器时代中下列哪一个文化开始出现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现象
A 仰韶文化 B 龙山文化C 大汶口文化 D 河姆渡文化
9.7
下列不属于良渚文化特点的是
A 玉器更加复杂 B 有礼器玉琮璧C 有金属的使用现象 D 有城市遗址
下列不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是
A 城市 B 阶级出现 C 金属使用 D 文字出现
良渚古城的发掘证实了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呈现一种东部玉器多、西部铜器多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红山文化特点的是
A 有自己的玉器文化 B 有泥塑雕像 C 有大型祭祀遗址D 有城市遗址
9.8
考古学与历史的编写、修订是息息相关,相互渗透的√
完整的中国史前历史《中国史前时代》的作者是
A 白寿彝 B 梁启超 C 苏秉琦 D 郭沫若
中国古代开始有规模的战争时期是
A 仰韶时期B 龙山时期 C 夏代 D 周代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过程的是
A 列国 B 古国 C 方国 D 帝国
简述中国考古学的使命:
在世界考古发现中,东西方的文明都是连续性的文明×
10.1
商王的墓葬一般有四个墓道√
中国古代宫殿的主要建筑形式是
A 地穴式建筑B 台基式建筑 C 平底式建筑 D 干栏式建筑
下列关于妇好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保存较为完整 B 有甲骨文记载C 地面还未出现封土的结构D 是商朝发掘最大的墓葬
商代国家的主要职能是祭祀和战争√
下列关于殷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位于河南安阳 B 中国考古时间最长的遗址C 商朝前期的都城 D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10.2
商代墓葬区还未发现陪葬品中有先前其他文化的器物×
墓葬中砖的使用和砖室墓的出现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A 商 B 春秋战国C 汉 D 唐
历代皇帝都是去世前就先行修墓葬的×
先秦时期考古发现最大的墓葬是
A 妇好墓B 秦景公墓 C 楚庄王墓 D 齐宣王墓
金缕玉衣等器具的出现在墓葬中的作用是
A 防止腐烂 B 彰显墓主身份 C 宗教形式 D 当时风俗习俗
10.3
下列哪个文明区域不是和其他三个选项一起开始城市革命的
A 两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尼罗河流域 D 中国黄河流域
从哪个朝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开始有了贸易和经济功能
A 汉B 唐 C 宋 D 元
如今中国教育界考古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城市的出现后,贵族和百姓是一起生活在城市里的×
中国城市的建立往往是根据以下哪个因素为中心的
A 政治中心B 文化中心 C 经济中心 D 自然资源元素
10.4
中国文明的发展一直是以哪种因素为中心进行发展的
A 经济 B 文化 C 政治D 资源
以下世界文明中最具连续性的文明是
A 埃及文明B 中华文明 C 两河流域文明 D 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自古以来的经济形态一直是以哪种形式发展的
A 牧业形态 B 渔业形态C 农业形态 D 贸易形态
中国各个区域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呈现一种连续性的文明方式×
黄河中心论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适应中国文明进程的√
10.5
下列关于殷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考古发掘时间最长的遗址 B 是世界文化遗产
C 其中商王墓大多保存完整 D 位于河南安阳
砖室墓穴取代土坑竖穴墓是从秦朝时期开始的×
从商朝开始的厚葬的习俗并不是一直延续发展的√
商王墓一般有几个墓道
A 3.0 B 4.0 C 5.0 D 6.0
考古发掘的先秦时期的最大的墓葬是
A 秦景公墓 B 楚庄王墓 C 齐宣王墓 D 妇好墓
10.6
从哪个时期开始城市内开始取消宵禁开放夜市
A 东汉 B 隋C 宋元 D 西汉
从哪个时期开始都城内开始有居民居住的现象
A 曹魏 B 唐 C 宋元 D 西周
随着朝代的推延,墓葬与宫殿的位置越来越远√
九经九纬的建筑布局是那个时代开始记载规划的
A 商B 周 C 秦 D 汉
梁思成先生对北京老城墙的保护规划被采取了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11.1
秦始皇陵的设计者是
A 秦始皇 B 秦二世胡亥 C 赵高 D 李斯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中国考古成就的是
A 良渚文化 B 北京猿人C 秦始皇陵兵马俑D 殷墟
活人殉葬的现象始于
A 新时期时代晚期B 殷商时期C 春秋战国 D 秦汉时期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在考古学专业中称为遗址博物馆√
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11.2
秦始皇陵兵马俑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数量大约为
A 6000.0 B 7000.0 C 8000.0 D 9000.0
关于不提倡挖掘秦始皇陵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事
A 破坏旅游业收入 B 研究水平欠缺 C 管理水平不足 D 保护手段、理念不够先进
秦始皇陵兵马俑对于考古、历史的研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兵马俑的生产形势都是模具式生产×
秦始皇陵的建筑的主要材料形式是
A 木料 B 砖石 C 土坑式 D 未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