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思路

时间:2014-06-18 10:26来源:广东继续教育网 点击: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思路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 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属于协调发展战略 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是以往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和战略的延续与深化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是2014年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选修课/专业课网络学习平台及公务员学习、交流、服务的学习平台,是服务于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务员知识更新的广东继续教育学习网


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思路

 

粤东西北地区

东翼:汕头、汕尾、潮州、 揭阳。

西翼:湛江、茂名、阳江。

山区:韶关、河源、梅州、 清远、云浮。

一、背景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

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属于协调发展战略

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是以往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和战略的延续与深化

二、重大意义

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关系广东发展全局

——解决粤东西北地区落后问题的根本之策;

——促进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的需要;

——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起来了,广东的经济就有了两个强劲的“发动机”。

成绩和差距

近年来通过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等措施,粤东西北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009年起,粤东西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珠三角地区。  

成绩明显但差距也明显,有差距也有潜力。  

差 距

1.从经济总量的分布来看,粤东西北地区的面积约占全省七成,人口接近全省五成,但经济总量仅约占全省的20%,珠三角约占八成。

  各区域面积占全省比重            各区域人口占全省比重

粤东西北GDP仅约占全省的20%。

各区域GDP占全省比重

 2007年各区域GDP占全省比重          2012年各区域GDP占全省比重

从2007年到2012年,粤东西北GDP占全省比重只增加了0.6个百分点,说明整个区域发展格局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2.从人均GDP看,粤东西北12个地市,各市人均GDP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梅州)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0%。

2012年全国及粤东西北各市人均GDP(元)

如果把粤东西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在全国各省中,人均GDP最高的是江苏省,最低的是贵州省,两者差距3.5倍,而在我省各市中,深圳与梅州差距达到7倍多,区域发展差距的程度深。

2012年深圳、梅州、江苏、贵州人均GDP

3.与其它省市对比,粤东西北也比较落后。

与周边省份对门地市比,粤东西北相关市从十年前差距不大到现在落后一大截。如梅州与龙岩的,韶关与郴州。

与省外同类地市相比,也由同一起跑线到现在落后一大截。如汕头与厦门、湛江与宁波。

与同类省份如江苏、浙江等省比,广东区域发展的均衡性相对较差。

基础与优势

资源丰富。

破解交通硬制约后,区位优势凸显。

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面临有利机遇。
 

三、振兴粤东西北发展的理论思考与经验借鉴

理论思考

代表性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均衡与非均衡;地域生产综合体;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发展阶段论等。

区域发展差距成因及演变的理论初探

自然条件差异

历史文化差异

市场化程度差异

发展经济学

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传统度量指标(GNP)、世界银行指标体系、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

哈罗德-多马模型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

二元结构理论

无论是区域差距,还是城乡差距,实际是二元结构的一种表现,即发达和欠发达水平在同一区域内并存。

二元结构的消除

回拨效应: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求因报酬差异而发生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经济发展中落后地区受到发达地区的不利影响后,地区经济差距区域扩大的现象。

扩散效应: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发达地区的发展本身有其限度。当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资本过剩、自然资源不足等原因,发达地区生产成本上升,外部经济效益逐渐变小,为了进一步发展必须将资本、劳动力、技术等有意识地向其他地区扩散出去。

二元结构理论

从二元结构理论看,粤东西北实际面临双重任务,即要融入珠三角,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又要激发自身发展内力,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人口增长将使经济始终处于生存水平的状态,即低水平均衡人口陷阱。

农业份额下降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过程,就是落后的农业经济转变为现代工业经济,最终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过程,也是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

城市化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发过来又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城市化的数量特征:

★社会农业人口迅速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一定区域内城市数目的增加及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群、城市系统的形成和城市区域规模的扩大;

★城市人口在全国(或地区)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三、振兴粤东西北发展的理论思考与经验借鉴

经验借鉴

江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

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

1.合作共建园区。

2.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转移”。

3.全方位培育市场主体,着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4.对苏北实施土地、金融、税费等优惠政策。

土地方面,对苏北地区优先安排省“点供”用地指标,对于共建园区的用地指标给予优先供应,支持苏北开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

金融方面,对苏北地区投放贷款增速超过全省平均增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省财政给予一定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到苏北设立分支机构。

税费方面,对出口退税新增地方负担部分,市县负担比例由6%降为3.75%;对苏北省级以上开发区内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生产用电,年内落实电费综合补贴优惠政策。

5.实行“五方挂钩”帮扶。

粤东西北周边省区发展经验

桂湘赣闽四省六市加快发展的经验

四省六市即广西梧州、贺州,湖南郴州,江西赣州,福建龙岩、漳州与我省相邻,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         

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了提速阶段,未来一个时期仍将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

普遍处于工业化快速上升时期,一些地市进入了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发展时期。

注重质量效益,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1.立足实际谋发展,坚定不移走工业化道路。

龙岩:大力发展“1+2”主导产业(机械,有色金属、商贸物流),建设“155”产业基地(1个世界级产业基地、5个全国产业基地、5个海西产业基地)。2012年规模工业总产值1260亿元,是2005年的4.3倍。

漳州:集中力量抓工业大项目,201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2.善于把握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各层次政策支持。

赣州:抓住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发展的机遇,争取国务院出台支持文件,并争取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15%)。

郴州: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机遇,争取国家批准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争取省委、省政府在建设用地、环保审批等34条优惠政策。

梧州、赣州、龙岩:抓住国土部开展低丘缓坡试点的机遇,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解决用地瓶颈制约问题。

3.重视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招商引资力度大办法多。

郴州:以抓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交通大建设、产业大转型、城市大提质,带动了固定资产大投入。近三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8亿元,是前十年的三倍。

贺州:以争取自治区专项扶持资金为杠杆,拉动工业投资快速发展,2012年完成工业投资305亿元,增长近40%。

梧州、贺州:设立招商引资专业机构,把以商引商作为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商协会组织,鼓励客商参与推介引商,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

4.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郴州:实施“三年交通大建设”,从2012年起实现100%的县市通高速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或油路,建设成为省际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梧州:加快构建区域性高速公路路网体系,积极建设跨省快速运输通道,打通与周边省市重要节点城市之间“三小时交通圈”。

漳州:构建多层次、网络化道路交通体系,中心城区至市域内主要城镇2小时可达,主要城镇半小时内可上高速。

抓手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大力发展高快速铁路。

2.完善高速公路网络。

3.加强港口与航运体系建设。

抓手二:产业建设(产业园区建设)

1.集中抓好一批重点园区建设,坚定推进工业倍增计划。

2.突出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3.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

抓手三:城市建设(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1.城市开发建设。

2.产业与服务支撑。

3.人口集聚。

文章标签: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