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技巧专题(9)

时间:2015-06-09 11:05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申论考试语言表达的技巧 语言表达的技巧 议论文语言先求平实,这个原则是不错的,前提是要论述清楚。一种观点,一个道理,希望人家能接受,说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是浅显乃至尽人皆知
  
申论考试语言表达的技巧
语言表达的技巧  
 
  议论文语言先求平实,这个原则是不错的,前提是要论述清楚。一种观点,一个道理,希望人家能接受,说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是浅显乃至尽人皆知的,这时候的平实就有可能变成寡淡无味。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考生的议论文,观点是明晰的,结构是严谨的,但习惯于用极幼稚的语言去论述,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很像成人穿了件小孩子的衣服。更有一种常见病,就是盲目模仿报告腔,高调官腔,靠标语口号、假话空话虚张声势;明明是请他谈观点,发议论,他却要在那里自作多情地空喊,休说读者讨厌,认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连他自己也有可能认为言不由衷。自己空喊一阵倒罢了,评卷人看这样的文章,连看七八篇,必然会头脑发昏。  
 
  议论文写作中,要有铸炼语言的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说清。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不力争达到高要求,满足于说清,就会连说清的要求也达不到。  
 
  写文章,尤其是议论和记叙,写出来的话要像是人说出来的话。这样说好像是在骂人了,但确实有些文章的语言不像是人在说话,而像没有生命的机器。首先是不顺,读也读不通,既没有书面语的严谨,也没有口语的那种流畅。二是没有活气,冷冰冰的,文章是要给人看的,见其文如见其人,一点生气也没有,这像什么呢?三是生硬,有些考生尽爱写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有的盲目模仿,喜欢用欧化的句子,有的喜欢模仿港台腔,动不动“我好开心好开心哇”;还有就是堆砌词藻,满纸形容词;而有的考生写文章语言贫乏,一下笔就是十分、非常,一篇短文中能用七八个;也有人背过成语词典,不用足了就好像对不住词典一样,每说两三句话就来一个成语,弄得佶屈聱牙,结果读者的注意力全用于对付文章的成语中去了。我们平时看考生的议论文,在论点的设立正确、论证方法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文章的语言表达是否畅达是区分好或一般的重要标准。有些考生只会简单地模仿别人的语言,而且顽固不化,诸如做四有新人、经过顽强拼搏、为四化贡献力量之类的语言,几乎是不要动什么脑筋的——不是说这样的话不能学,但是如果只会这样说话、总是这样说话,谁愿意听你的? 
 
  前人评说先秦诸子文章,称赞其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孔子、孟子和庄子即使论说最抽象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比喻。《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曾晰说的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用几句话就形象地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治世才会有的图景,这比说国泰民安、繁荣兴旺、小康社会更容易让人接受。这幅图景,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要令人向往,因为只有在治世,读书人才有可能在春风中纵情地歌咏徜徉,故而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上海市有一年选上海小姐,最后一轮仅剩下两位选手,得分一样,因而加试一题,题目是:对上海,你最想看到的一幕是什么?有一位的回答是:“在白天上班的时候,准时来了一辆公交车,车上人不多,每个人都有座位。”——此话一出便赢得满堂喝彩。上海面临的困难当然不止公交问题,但公交车拥挤堵塞却是人人皆知的事,这位小姐为大家描绘出了理想的图景,一下子打动了所有的评委。倘若她说希望上海变得越来越美丽、希望上海的公交状况得到改善,发展公交事业,争取更大胜利,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让我们的作文语言有活气,就要多注意学习这一类的表达方式。

文章标签: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技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