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申论技巧和答题技巧最新汇总(3)

时间:2015-06-09 11:24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申论考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字能够直接表达考生的思想,通过一定的逻辑将文字串联起来,能够让文字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一般情况下,申论的文字要求是书写规范、简洁,在各个题型中都有这样的要求。但在真实的书
  
申论考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字能够直接表达考生的思想,通过一定的逻辑将文字串联起来,能够让文字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一般情况下,申论的文字要求是书写规范、简洁,在各个题型中都有这样的要求。但在真实的书写过程中,考生可能因为阅读能力较差,无法找到要点,或者找到要点却不会精简,造成“想说的没说成,不想说的一直在表达”,答题内容出现重复等情况。这样不仅不利于采全要点,也会与申论的作答要求背道而驰。
  而在大量的教学案例中发现,在精准阅读、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有一个预设逻辑是很重要的。预设的逻辑能够支撑文字脉络,让零散的文字找到依附,最终使整个申论答题内容更加紧凑。所以,在审题时将预设逻辑的思想渗透到申论备考中,能够帮助考生树立答题的大局观。
  一、预设逻辑在各题型中的运用
  (一)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中针对答题对象展开要点的找寻工作,在审题后,针对对象梳理逻辑。如,对象是争议,则可以先找寻争议的焦点,之后再找正方反方观点和理由,进行分别阐述。审题时形成这种思路后,会帮助考生在阅读时,快速锁定正方反方及焦点内容,之后在加工及书写的过程中,答题就如填空一样,逐个对应填入即可。
  (二)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在审题时,预设逻辑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逻辑,即总分结构;另一种,则是递进逻辑,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比如12年国考中考查“整治食品安全的建议”,在答题时,预设逻辑体现为“吃透精神、调查研究、制定计划、宣传动员、多措并举、总结汇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填充要点,才能高效作答。
  (三)贯彻执行
  这个题型的预设逻辑需要根据不同的文种,确定基本答题逻辑,因此在此之前需要对不同文种的撰写方式有足够的把握,在此不作赘述。
  (四)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在审题时的预设逻辑很重要。以解释型综合分析为例,题干中出现一句话,让考生谈谈看法。如果读完题,毫无逻辑,只是去材料给定的范围找寻答案,由于一个个要点零散在材料中,考生组合成答案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在审题时,结合关键词分析法,对题干中的这句话进行基本判断和定性,进行预设逻辑,不仅能够提高做题效率,而且也不会给考生在答题时造成太多压力。
  以12年黑龙江省考中,“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存在“伦理悖论”为例。考生在读完题以后,也明白应该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但因为具有驳论性质,所以又和以往的答题有区别。因此,在审题时,对于驳论性题型,如果之前有预设逻辑,在审题时要充分审清题干,就会事半功倍。想要反驳一个事物,应该首先还原事物的真相(是什么),之后找出弱点集中攻破(为什么),最后树立正确的观点(怎么办)。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如果有这样的预设逻辑,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冷静应对各种题型。
  (五)申发论述
  近几年各省考试多热衷于在申发论述题的题干中放一句话。如13年黑龙江省考中,“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在写作文之前需要对这句话有一个深度的认识,因为题干中还有一句话“这句话引发了你什么思考”?根据就近原则,“这句话”就是指我们前面这句话。在这句话的理解基础上,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这实际上就给了考生线索,首先应该把这句话弄明白,之后再写作文也不迟。
  那么这句话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审清这个作文题干,考生需要弄明白三个问题,才能真正找到作文立意。第一,“他们”是谁?考生应带着问题回到材料中找寻,确定主体。第二,根据句式可以看出,“安身立命”“有尊严”“抬头仰望星空”是呈递进关系,所以在作文结构中已经可以基本确定采取递进式逻辑会更加合适。第三,“抬头仰望星空”是什么意思?
  如果考生将这三个问题在审题时都能弄清楚,那么在写作时就会举重若轻。了解作文的深层表达是“他们”“抬头仰望星空”,但需要有“安身立命”和“有尊严”的过渡。那么在结合材料确定主体以后,就可以按照递进的思维进行论述,最后帮助“他们”“仰望星空”。
  二、预设逻辑使用注意事项
  1、预设逻辑主要运用在审题过程中,帮助考生树立答题骨架。
  2、预设逻辑形成后,不是一成不变,应根据材料进行适当的增减,要从始至终坚持“材料为王”的原则。
  3、预设逻辑与结构的区别在于,结构是在材料阅读完成后进行选择,而预设逻辑是在审题时进行大胆假设而形成的答题思路,在预设时应尽量详尽,之后根据材料进行增减,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
答题技巧:申论训练指南
实践出真知,再好的理论没有练习都是空谈,申论是写出来的,只是看看范文,永远写不好申论。专家以此提出了以下公务员备考申论练习方法。
  多角度、多层次练习
  申论题型同样有多种,字数要求也有不同,就好像游泳的方式有很多种,长短距离也会不一样。有的人写文章永远只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并且只能写到800字,就好像游泳只会仰泳,只能游到100米远,有一天要考的是蛙泳、要游200米就傻了,最后还是按照仰泳来游,这些人的心态是反正我能够游到终点就是了,哪里还管什么样式。这和很多人写文章是一样的,反正凑够字数就行了,哪里还管什么样式。这样的做法过于消极保守,很难做好事情。唐太宗在写给儿子李治的《帝范》中说到:“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就是这个道理。
  反复练习修改
  这里的反复练习,就是一道题写一遍,改一遍,再改一遍……一直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在写之前不要去对什么参考答案,许多参考答案本身就有很多问题,这并不是说所有参考答案都有问题。写到你认为满意了,再去对应,自然会发现问题。有些人因很多年都不写作了认为自己写得很差,简直惨不忍睹,根本就不想修改,这是完全正常的。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有勇气直面自己惨淡的写作能力,并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写好。没有不会写的,只有不愿写的。
  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练习时很投入,一天就做一套题,十天做了十套题,每套题都是50分,最后加起来还是50分。如果十天都在做一套题,并且不停地修改,第一天是50分,最后一天可能修改到及格甚至更多,这样不仅学会了做这套题,还掌握了可以考到及格的方法。这正是《老子》中所谓的“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通过一套或者几套题作为申论写作的范式,对题目的选取考生可参考历年真题进行练笔,然后按照这样的范式去写各种不同的申论。这在某种意义上与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在申论练习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比如一道概括题,要你写300字以内,你就先写300字。写完了,修改到你自己比较满意了,你再想一下,如果要求你写200字怎么写,如果要写500字甚至更多,你又应该怎么添。在概括题中,既有3000多字的材料要求用200字以内来概括的(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也有3000多字的材料用1000字来概括的(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因此在练习时就必须考虑到题目本身可能的变化。另外一个就是语言表达,很多时候语言表达都千篇一律,也就是所谓的语言表达的套话,这并不是套话就一定不好,即便是套话,也会有很多种,所以学套话也要多学几套,不要总是那一套,这样写作时就可以运用自如了。除了套话之外,还有些非套话,可以试一下如果不用套话,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流畅地将题目写出来。通过这样的练习才可以做到厚积而薄发。
申论技巧:深度剖析易掌握
文章标签:申论答题技巧国家公务员申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