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的理论认识与经验借鉴

时间:2014-07-03 16:17来源:广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点击:
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的理论认识与经验借鉴
  1.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是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协调,是一个长期性、整体性、渐进性和复杂性的过程。
2.国际上欠发达地区振兴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包括:
①城市化、工业化“双引擎”模式(城市工业吸引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②小城镇群发展模式(小城镇为节点,强调分散城市体系,推进城乡要素流动);
③农村综合发展模式 (韩国新农村、日本造村)。        
3.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地域性。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局部的概念。
②发展的不平衡性。自然、要素禀赋、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差异。
③开放性。既专业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4.区域协调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期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强调增长率和重工业、资本积累、计划调控。区域协调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期以满足人的需要发展为核心。增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传统发展损害农业、人力资本重要性、城镇小规模和产业分散化。
5.区域协调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期以满足人的需要发展为核心。增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传统发展损害农业、人力资本重要性、城镇小规模和产业分散化。
6.区域经济既包含本身的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也包含系统的运行、结构、组织以及增长与发展,同时还包含系统内外的经济联系。
7.区域经济中的主要特征中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指的是“自然、要素禀赋、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差异”。
8.区域经济中的主要特征中的开放性指的是“既专业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区域经济中的主要特征中的地域性指的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局部的概念”。
9.区域经济中的主要特征中的地域性指的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局部的概念”。
10.区域经济中的基本定理中的“区域文化差异性定理”的具体内涵是“种族经济学,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系,不同的地域,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不同,对特定区域的经济主体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11.区域经济中的基本定理中的“集聚经济效应定理”指的是“外部性理论和极化效应理论,有助于解释区域经济集聚效应的形成”。
12.江苏苏北振兴经验中“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具体内涵是指“以东龙海线产业带和沿海经济带为重点,实施梯度转移”。
1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协调,是一个长期性、整体性、渐进性和复杂性的过程。
14.浙江山区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中的以经济生态化推动生态经济化指的是“发展生态工业,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山区现代农业,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园区。提升产业结构,打造生态旅游业。”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