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2)

时间:2015-10-20 10:40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21、身份的特点(1)客观性(2)主观性(3)多重性(4)稳定性(5)契约性。 22、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23、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2)行为表现的反馈 (3)
  

  21、身份的特点(1)客观性(2)主观性(3)多重性(4)稳定性(5)契约性。

  22、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23、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2)行为表现的反馈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根据相似性原则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2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

  25、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的主要作用①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②影响记忆③影响自我知觉④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3)认知者的情绪。

  26、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概念是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的概念是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 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2)光环效应(个体对人认识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趋评价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或晕轮效应,它 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圈背后视而 不见了。甚至只要认为某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错)

  (3)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做刻板印象)。

  27、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1)加法模式(它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个体被肯定评价的特征越多,强度愈大,给人的印象愈好;反之,个体被消极评价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留给人的印象就越差,也就越难于为他人所接纳)

  (2)平均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4)中心品质模式(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28、印象管理的概念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29、常见的印象管理的策洛有: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自我抬高的人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4)投人所好

  30、行为原因的分类

  (1)内因与外因,行为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①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 成为内归因;行为外因时指行为活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的影响、任务难度等。②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部归因或情境归因

  (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对于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于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

  31、控制点理论: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31、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个体归因时往往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不变性原则(2)折扣原则(3)协变原则 。

  32、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1)特异性信息(2)共同性信息(3)一致性信息。

  33、印象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2)自我价值保护(3)观察位置(4)时间因素。

  34、社会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2)指向功能(3)维持与调节功能。

  35、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36、影响亲和的因素(1)情境因素(2)情绪因素(3)出生顺序。

  37、研究发现,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

  38、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该学说的要点是

  (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

  (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例关系

  (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注: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包括(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

  39、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

  40、利他行为是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

文章标签: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