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3)

时间:2015-10-20 10:40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41、利他的原因:(1)社会生物学的观点(2)社会规范论的观点,(交互性规范是社会交换的基本原则) 42、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情境、时间压力和利他对象的特点。社会情境中他人在场对利他
  
41、利他的原因:(1)社会生物学的观点(2)社会规范论的观点,(交互性规范是社会交换的基本原则)

  42、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情境、时间压力和利他对象的特点。社会情境中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负面影响,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行为 越少,独自一人时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这是由于他人在场,导致去个性化,使个体责任意识丧失;或者个体倾向于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导致责任分散,使 自己的责任减轻。但研究表明,如果情境中出现助人行为的榜样,就会产生示范效应,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包括心境、内疚和人格

  (3)利他技能

  43、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

  (2)嫉妒,(嫉妒是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嫉妒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具有持续性、具有对抗性、具有普遍性)

  (3)羞耻与内疚,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陷,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想像的罪行或过时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44、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45、态度的特点(1)内在性(2)对象性(3)稳定性。

  46、态度的成分有下三种: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性成分。由于上述三种成分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A、B,因而有人把态度的ABC模型。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是,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于行为倾向。

  47、社会心理学家卡茨提出,态度有四个方面的社会功能(1)工具性功能(2)自我防御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认知功能。

  48、态度的属性:(1)方向(2)强度(3)深度(4)向中度(5)外显度

  49、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1)依从(2)认同(3)内化,内化是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50、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1)传递者方面的影响效果(①传递者的威信②传递者的立场③说服的意图④说服者的吸引力)

  (2)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3)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4)情境,沟通信息重复效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说服的效果均不好。

  51、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52、沟通的概念: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53、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要素构成。

  54、人际沟通的分类: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4)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5)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55、沟通网络(1)正式沟通网络,包括5种形式: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Y式。

  (2)非正式沟通网络,包括3种形式:流言式、集束式和偶然式。

  56、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57、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也相应的不同。根据美国学者霍尔根据对美国白人的研究提出了四种人际距离的概念:

  (1)公众距离12-25英尺,这是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2)社交距离4-12英尺,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

  (3)个人距离1.5-4英尺,是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

  (4)亲密距离0-18英寸,是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距离。

  58、人际关系的特点是:(1)个体性(2)直接性(3)情感性。

  59、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是(1)相互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平等原则。

  60、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其要点是: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①包容的需要②支配的需要③情感的需要。

文章标签: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