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子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16.4%,其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linoleicacid),油酸 (ole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及硬脂酸(stearicacid),还有亚麻酸(linolenicacid),肉豆蔻酸 (myristicacid)[2].还含类脂成分,内有三酰甘油(triglyceride),三酰甘油(diglyceride),单酰胆碱 (pholphatidylcholine),磷酯酰已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 phatidylsetine),脑苷脂(cetebroside)[1-3]等。脱脂的种中分得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cerebroside)
南瓜子药理作用
药材
干燥成熟的种子,呈扁椭圆形,一端略尖,外表黄白色,边缘稍有棱,长约1.2~2厘米,宽约 0.7~1.2厘米,表面带有毛茸,边缘较多。种皮较厚,种脐位于尖的一端;除去种皮,可见绿色菲薄的胚乳,内有2枚黄色肥厚的子叶。子叶内含脂肪油,胚 根小。气香,味微甘。以干燥、粒饱满、外壳黄白色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理作用:
①驱虫作用
蚯蚓实验法证明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驱虫作用。猫用南瓜子浓缩制剂100~300毫克/公斤一次 灌胃,对绦虫、弓蛔虫等有明显驱虫作用。40%南瓜子粉煮液和30%瓜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变薄变宽,节片 中部凹陷(中段节片尤其明显),而对其头及未成热节片则无此作用。曾用合成的dl-南瓜子氨酸饲喂犬及小鼠,对犬包囊带虫、豆状,500溶液使犬绦虫明显 兴奋,甚至挛缩,并与氢滇酸槟棉碱有协同作用。
②抗日本血吸虫作用
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虫在动物体内向肝脏移行的作用。在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同时,给服南瓜 子共28天,有预防作用;但对成虫无杀灭作用。接种血吸虫尾蚴的家猪,每天喂去壳去油南瓜子粉,预防效果与小鼠实验结果基本相仿。小鼠实验证明,口服南瓜 子能抑制和杀灭体内日本血吸虫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但对血吸虫成虫无杀灭作用:只在服药1周后(每天3克),开始发生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毛壳南瓜子预 防作用大于光壳南瓜子。新鲜南瓜子与1年陈旧的南瓜子的预防效果相同。不同产地的南瓜子均能抑制血吸虫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但作用强弱有所不同,徐州所产的 功效较为显著。南瓜子浆粉与生南瓜子仁同样有抑制和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改用发酵法制作的浆粉也有同样预防效果。用酒精沉诧等四种方法可以分离南瓜子仁 的有效成分,防治血吸虫的有效成分为一种水溶性物质,即南瓜子氨酸。南瓜子对幼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性发育期前;在宿主肝内能杀灭部分幼虫,表现为炎性反应 及虫体的退化性变化。南瓜子氨酸不能杀灭成虫,但能使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减少。
③其他作用
小鼠以南瓜子浓缩制剂2~10克/公斤灌胃,并无毒性,但口服4克,对肝、肺、肾等可产生暂时 性病理损害,使肝内糖元减少和脂肪增加。南瓜子氨酸使肝细胞呈轻度萎缩,肝内有少量脂肪浸润,停药后则迅逮恢复正常。感染血吸虫的兔喂服南瓜子后,血清转 氨酶和胆碱酯酶等有所变化,但3周后解剖兔肝病变极轻,体内虫数未减,可能因兔不爱食南瓜子,与饥饿有关。以大量南瓜子氨酸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动 物兴奋狂躁,而兔和猫则可能表现安静;但能使兔血压升高和呼吸加快;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南瓜子功用和选方
功用主治
治绦虫,蛔虫,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①《现代实用中药》:"驱除绦虫。"
②《安徽药材》:"能杀蛔虫。"
③《中国药植图鉴》:"炒后煎服,治产后手足浮肿,糖屎病。"
选方
①驱除绦虫:
㈠新鲜南瓜子仁一至二两,研烂,加水制成乳剂,加冰糖或蜂蜜空腹顿服;或以种子压油取服十五至三十滴。(《中药的药理与应用》)
㈡南瓜子、石榴根皮各一两,日服三次,连服二日。(《四川中药志》)
②治蛔虫:南瓜R(去壳留仁)一至二两。研碎,加开水、蜜或糖成为糊状,空心服。(《闽东本草》)
③治血吸虫病:南瓜子,炒黄、碾细末。每日服二两,分二次,加白糖开水冲服。以十五日为一疗程。(《验方选集》)
④治百日咳:南瓜种子,瓦上炙焦,研细粉。赤砂糖汤调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8):20,1953)
⑤治小儿咽喉痛:南瓜子(不用水洗,晒干),用冰糖煎汤。每天服二、三钱。(《国医导报》3(1):53,1941)
⑥治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服。(《四川中药志》)
⑦治内痔:南瓜子二斤,煎水熏之。每日二次,连熏数天。(《岭南草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