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侯占香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是必考题型,其核心是为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主要目的是检验应试者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精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整门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题目的回答既要依赖于考生对前面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概括分析,又要为后面的申论文章提供决策支持,因此,此类题目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得分较难,令考生十分头疼。由于以上原因,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往往会对这类题目各外重视,花费大量时间做准备,结果成绩却不够理想。主要是因为考试时由于时间的限制,考生通常都会急于动笔答题,对相关答题技巧或生搬硬套,或囫囵吞枣,甚至脱离材料随意发挥,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答题。因此,考生在答题之前必须头脑清醒、思路清晰、不急不躁,根据答题要求,有条不紊、按“步”就班地答题。其中的“步”,主要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充分利用材料
申论材料是整门考试的根基,每则材料与每道题目之间看似毫无联系,实则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在申论考试的每一个环节中,学会重视并利用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因此,在回答此类题目时,考生也必须学会充分利用材料。
从近年的考试来看,申论材料的阅读字数相对稳定,难度也并不大,以列举具体事例为主,而所列举的事例大都涉及社会民生,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考生对此并没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如果考生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有时答案从材料中便可直接找到。
例如2011 年广西考题:“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考生在回答这一题目时,应该首先概括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先找问题再提对策,由问题到对策,针对性强,对象明确。材料5 共有三段文字,主要问题都蕴含在前两段中,问题中涉及的对策在第三段中也可全部找到。因此,很多时候,答案是寓于材料的,从材料中发现答案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而这些答案往往也是最关键、最容 易得分的。
答案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到的申论题目毕竟是少数,考生还应该学会从材料中发现答案的蛛丝马迹,善于追根溯源,发现材料中隐藏的答案,如领导人或负责人的讲话与发言、政府相关部门的做法、专家学者的建议、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群众或者网友的建议等,都可以成为对策来源。此外,如果材料中没有涉及上述内容,考生可从材料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给出答案,这样会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也可从材料中找寻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原因出发,找出解决问题之道。
总之,申论材料不仅是用来阅读的,很多时候可以为考试提供答题参考。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沉着冷静,头脑清醒,思路明确,善于利用材料,这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也是基础性的一步。
第二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材料中寻找答案只是回答此类题目的一种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如果材料中并没有传达与题目相关的有效信息,考生也不应着急,应根据题目要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然而在实际考试中,很多考生却不知如何进行具体分析,这也是得分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考生一见到对策题便会立即想到“法律法规”“制度机制”“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内容,于是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甚至将事先背诵的范文例句写上,便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对策类题目题型相对固定,但具体的答题要求却不尽相同,考生在答题之前必须认真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适当调整答题思路,以期达到最佳的答题效果,否则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做到“所答即所 问”。
例如2015 年新疆公务员招录考试第三题:结合给定资料4,提出学校教育中合理解决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管理对策。考生在审题时应密切注意以下关键词:给定资料4、学校教育、合理解决、管理对策。其中,“给定资料4”是考生答题参考的资料范围,“学校教育”指的是对策提出的适用范围,“合理解决”指的是对策的提出应注意分寸与适度,“管理”指的是对策提出的角度。考生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从材料4 中发现校园中手机依赖症出现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学校教育中曾经采用的相关对策,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从具体表现中总结出原因,根据原因寻找对策,加上借鉴已有的相关对策,便可列出答案。
第三步:借鉴使用“万能八条”
考生在答题时如果发现前面两种方法都不适用或答案不够理想,可进一步尝试使用“万能八条”。“万能八条”是很多考生备考时必备的一项内容,有一定的指导性。它虽不是申论对策类题目答题的唯一方法,但如果学会使用“万能八条”,则必然会为考试增加一部分得分。然而,大多数考生并没有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在使用“万能八条”时往往会陷入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照抄照搬。很多考生考前备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背诵“万能八条”,认为回答对策题时只要用上它,便万事大吉了。实际上,“万能八条”如何用,是非常讲究的。作为一种答题方法,考生不管题目的要求如何,统统套用“万能八条”,把它当作“万金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些地区在阅卷评分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如果考生在回答对策题时原封不动地照抄“万能八条”,是不能得分的。因此,考生在使用“万能八条”的时候必须慎重和巧妙。如果运用得不巧妙的话,很容易言之无物,甚至造成雷同卷,阅卷老师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得分自然就不会高。
误区二:不知如何具体展开分析。有的考生知道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对如何具体分析不甚了解。申论考试时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针对性是非常强的。不同的材料反映的问题有所不同,对策也应有所不同,有时哪怕只是一字之差,答案也会截然不同。因此,脱离材料的简单照搬照抄,以及面对具体问题时的无从下笔而导致的得分不高,不能归咎于“万能八条”,而是对其使用不当所造成的。所以,考生使用“万能八条”时,必须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万能八条”中提到的内容,能用则用,如果不合适,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科学使用“万能八条”,具体方法如下。
1.借鉴使用“万能八条”,列出对策框架。
“万能八条”之所以具有指导意义,主要是因为其从宏观上涵盖了申论考试所涉及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一定的普遍性。首先是那些适用范围比较广的对策,如“领导重视”“健全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增加投入”等,是消除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几乎所有的申论材料都可以使用的。其次是适用范围相对较窄的对策,如“教育培训”“组织协调”“加强宣传”,应该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有所选择,也能较好地解决资料中的具体问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先从“万能八条”中找出适用范围较广的对策,再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列出对策框架。
2.对对策框架进行扩充,展开论述。
论述时应注意对策的具体可行性。对可行性做具体分析,首先应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明确归口,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方法,尤其应明确指出方案由谁去执行、怎样执行、何时执行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执行。例如,要使用“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就应分析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是不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或制度缺失造成的,因为处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新事物和新现象层出不穷,现存的很多社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两个方面。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健全工作,颁布和修正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考生要提出建立健全法律,应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应该具体指出缺少哪方面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地方不够健全、需要补充,对策必须细化和具体化。总之,巧妙选择、合理运用、适当展开论述是使用“万能八条”的正确方法。同时考生也应围绕申论考试做一系列的知识储备,包括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人本主义、公务员素质教育和队伍建设等内容,考试时将这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为思考对策、形成思路提供较为专业的和现实的基础。脱离材料与社会现实而简单照抄照搬“万能八条”,显然难以应付申论对策题目的考试。
3.锦上添花,完善答案。
“万能八条”不是万能的,考生不能完全凭借其来完成对策类题目,但没有“万能八条”是万万不能的。“万能八条”的存在不仅在于其普遍的指导意义,还在于它可以为对策类题目的答题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从历年的考试来看,不论是国考还是各地的省考,其评分标准中都会有“万能八条”的一席之地,即不论答题要求如何,只要考生的对策类题目的答案中出现“万能八条”的影子,不管语言表述是详尽还是笼统,都会给予2 到3 分的赋分。因此,如果考生确实不会用“万能八条”,也应在答案中凸显“万能八条”,尽可能用上“领导重视”“增加投入”“完善机制”“借鉴经验”
等字眼,但切记万万不可简单照抄。
通过上文分析得知,要想答好对策类题目,应掌握以下答题思路和技巧:先尽可能利用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答案,然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给出材料之外的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答案,最后再利用“万能八条”进行补充,即可给出较为全面理想的答案。当然,上文涉及的三种方法既可综合运用,也可单独使用,考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答题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编辑:广东人事考试网
E -mail :gdrsr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