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计划与步骤
以“边建设、边试点、边改进、边应用、边推广”的整体原则,整体统筹项目各项安排,推进工程实施。根据“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任务进度要求,2015-2017年分别完成在职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45%、35%的培训任务。
1.准备阶段:2014年度。
(1)实施方案拟定。
完成前期调研,拟定工程实施方案,申报广东省试点市,规划课程体系。
(2)平台建设。
开发测评管理系统,整合测评工具,改造课程智能推荐系统,完善网络研修社区。
(3)资源建设。
完成试点学科培训课程的建设。
(4)召开“能力提升工程”工作会议及管理者培训。
召开全市范围的工作会议,开展组织动员工作,完成第一期管理者培训。
2.试点阶段:2015年度。
(1)试点区确定。
确定1-2个试点区开展试点工作,制定试点目标和具体任务。
(2)测评、培训、竞赛等。
2015年组织试点区的相关学科教师参与诊断测评、提升培训及发展测评,组织实施年度教学技能竞赛,鼓励完成培训的试点区教师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3)管理者培训。
完成全市所有区级管理者培训、分批完成两个试点区内校级管理者培训。
(4)培训者培训。
完成试点学科培训者的培训,分批完成不同学科的培训者培训,在此基础上遴选组建“能力提升工程”学科专家组。
(5)发展性测评的研究和实践。
以实践为导向,以科研为抓手,探索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指数模型并研制发展测评体系。
3.全面推广阶段:2016-2017年度。
(1)测评与培训、竞赛。
两年内组织全市各学科教师参与诊断测评、提升培训和发展测评,组织实施年度教学技能竞赛。
(2)经验总结与推广。
对“能力提升工程”的全面总结和推广,主要任务有:培训效果的全面检查和提高;向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交培训总结报告,接受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评估;推广培训经验,提升和扩大培训成果,在全市范围内评审认定一批示范区、示范校、示范科组、示范课及优秀培训者和优秀学员。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
市教育局成立以局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及指导“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成员如下:
组 长:屈哨兵
副组长:吴 强、崔学军、弓鸿午
成 员:石建红、骆翠馨、崔 萍、侯静敏、谷忠鹏
黄学松、徐文谦、李文斐、朱华伟、张嘉志、
邓静红、漆国生、曾 海、谢 巍
2.成立市“工程办”。
广州市成立市级工程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工程办”),设在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中心。在市教育局领导下,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负 责统筹和指导,市工程办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具体实施工作,指导各区教育部门、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制定实施方案,开展测评、培训资源建设和培训工作,建立训 后培训机制和技术支持机制。“能力提升工程”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综合平台为依托开展诊断性测评、发展性测评、培训和管理,纳入到广州市每年两期 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中统筹安排,相关培训资源由市工程办负责评审和上线;委托具有丰富的国培、省培、市培经验的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培训机构,负 责区级管理者与培训者的培训、平台支撑系统的开发、培训资源的建设、技术运营支撑以及全员培训的组织实施。
市工程办负责协调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市电教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等相关单位或职能部门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参与“能力提升工程”的具体任务的实施。
3.成立专家委员会。
整合高校专家资源、中小学专家资源和相关职能部门,成立“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 家委员会和专家库”成员、高校专家、广东省、广州市教育技术专家以及学科优秀教师等组成,负责向“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提供决策支持,为具体工作提供理 论、技术和实践的指导。专家委员会下设学科专家组,指导具体学科培训与应用的开展。名单如下:
顾 问:王炳明、祝智庭、闫寒冰、郭绍青、谢小胜
韩 骏、徐福荫、桑新民、黄 忠、王 红
成 员:曾 海、焦建利、胡小勇、柯清超、朱华伟
曹卫真、叶平枝、杜玉霞、杨素娟、张嘉志
何 彪、费伦猛、吴向东、郑 贤、张伟春
陈庆雯、闫德明、黄 宪、陈 勇、程庭喜
学科专家组:名单另文通知
4.区、校职责。
各区应成立区级“能力提升工程”工作组,具体负责本区“能力提升工程”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制定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障经费投入,积极推动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各中小学校长为本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应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参加提升工程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应用测评、技能竞赛,促进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二)制度保障。
一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扩大全员培训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从经费和制度上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保障培训实施的均衡性;建设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为特色的示范校、示范区,引领各区域的应用实践。
二是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和重要内容。
三是将“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与教师继续教育年度验证挂钩。从2015年开始,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优先获得高端培训项目名额;培训开展期间,新教师入职时也必须完成50学时及以上的“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四是各区、各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参与情况、“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参与情况、校本研修开展情况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水平将作为考核各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中小学校长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之一。
五是各区“能力提升工程”相关经费的投入情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效与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 区)的督导验收要求的符合度也将成为市教育局考察各区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各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化资源应用情况、教师队伍的信息 技术能力建设情况也将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指引(试行)》进行考评。
六是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实施年度规划与总结制度。市、区、校各级需每年年初总结上一年“能力提升工程”相关工作情况,并及时公布当年度实施计划,以便有序组织工作。
(三)经费保障。
广州市教育局将切实加大“能力提升工程”的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经费,专项专用,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能力”提升工程 的经费保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本区“能力提升工程”的教师全员培训、网络研修、测评和应用等工作。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年度公用经费中统筹安排“能力提升工 程”培训经费,为本校教师参加培训及应用信息技术提供条件保障。
五、其它要求
2015年2月日前请各区将本区“能力提升工程”工作小组名单(附件1)纸质版一式三份报送至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并同时报送电子版。
2015年2月10日前,各区教育局以自愿为原则提出试点申请,填写“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区申报书”(附件2),纸 质版一式三份报送至市工程办,电子版同时报送。市工程办将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的条件进行评审,择优遴选1~2个“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区,报市教育局“能力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审核后,公布试点区名单。
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系人:吴俊延;联系电话:020-83495217;邮箱:779037213@qq.com;联系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天胜村16号之二;邮编:510095。
市工程办联系人:谭颖臻(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中心);联系电话:020-83480247,020-83481101;邮箱:ougz_teacher@163.com;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麓景西路41号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1号楼6楼;邮编:510091。
附件:
1.区“能力提升工程”工作小组报送表
2.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区申报书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广播电视大学、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