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完善经济分析手段和机制,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加大价格监管和反垄断力度,推进蔬菜大棚、冷藏设施和平价商店三项建 设。加强重要商品储备管理,提高煤电油气运调节和保障能力。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强化财税运行分析,严格落实结构性减税等 政策。建立完善财政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先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 服务外包、现代旅游、健康服务等,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和现代经营业态,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等金融功能区,大力发展国际金融、 产业金融、科技金融、民生金融和农村金融。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中委炼油、中海油二期、江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粤海高端装备 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石油化工、钢铁、海洋装备、飞机维修制造等重大产业基地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联合开展集聚发展试点工作,加强 产业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能源汽车、金太阳等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发展健康卫生、智慧生活、绿色环保、休闲旅游等幸福导向型产业。运用现代经营业态和 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和知识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全面推进信息化。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拓展光纤网络,继续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建设珠三角无线城市群。实施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 据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物联网,实施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抓好广州、佛山、云浮、东莞等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建设深圳、汕头、中山等北斗卫星导 航产业基地。深入实施“两化融合牵手工程”,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变。
建设转型升级重大平台。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中新(广州)知识城、东莞台湾高科技园、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等重大平台。坚持差异化发展,优化功能布局,着力引进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
建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全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培育壮大钢铁、石化、能源、海洋装备制造 等高端临海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建设高端产业“黄金海岸”。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进海洋资源、海上能源和海岛开发。推动海 洋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施“深蓝渔业”工程,发展远洋渔业。坚持集中集约用海,加快形成广州南沙龙穴岛、湛江东海岛等集中集约用海区,建设海洋生 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港湾。
(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自主创新是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根本动力。要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和区域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和名牌带动战略,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品牌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
改善创新环境。围绕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出台实施自主创新促进条例、专利条例等的配套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 等多主体协同创新。组建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和科技服务等主体科研机构,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承担各级重大科技项目和建设研发机构。积极组建国家级省级 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点,推动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科技企 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好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及后期跟踪服务工作,启动实施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推进“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建 设。加强以侨引才引智工作。
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973、863计划等科技项目,加大基础科技投入。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战 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重大新药创制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抓好高端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应用,在半导体照明产品、建筑节 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等方面实施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和国际科技合作。完善省部院会商机制,建设产学研合作重大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建立校地 协同创新联盟。加快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二期)、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等重大科学工程和深圳国家基因库等重大项目以及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建 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推进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东莞中以产业园、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建设。加强粤港澳台科技产业合作。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创新科技服务发展体制机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一批科技服务骨干企业。加快建设省科技服务业研究院和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积极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示范省。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
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省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设粮食、生猪和“菜篮子”重点基地,推进粮食稳定增产。实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系列工 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做强做大现代农作物种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绿色 农业,加快灯塔盆地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三大经营主体,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流通市场和农业专业镇村三 大发展载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