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6)

时间:2013-02-20 08:57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农田节水技术示范,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 造。发展民生水利,推进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和千里海堤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农田节水技术示范,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 造。发展民生水利,推进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和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建设,加快现代标准化鱼塘改造和标准渔港建设,促进水产养殖业转型 升级。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推进建设幸福村居。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容村貌整治。整县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创建第二批名镇 名村示范村。整村推进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加快水库移民住房改造。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完善农村文体设施。构建县、镇、村三级社会综合服 务网络。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珠三角地区和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继续推进 征地制度改革。完善民事民治管理机制,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推进梅州、云浮等市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 进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集体“三资”监管等平台建设。发展政策性涉农保险。推进森林保险和森林碳汇交易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国 有林场和华侨农场改革。

    (五)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和财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扩大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范围。 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建立和完善税费一体化管理机制。做好省财政经营性领域资金实施股权投资工作。加快政府投 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组建省属金融控股集团,深化农信社和地方商业银行改革,鼓励和规范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支持广州设立期货交易所。加快国有经济布局集约 化进程,推进国有企业内部重组和企业间重组,推动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稳妥推进电价、阶梯水价、天然气价格、污水与垃圾处理费等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建立和 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价格激励机制。完善土地、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市县行政审批事项压减40%左右。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 理制度、新设立行政审批事项公示听证制度。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大部门制改革。深化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加快实现县镇权 责关系法定化。进一步探索省直管县(市)改革。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扩大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宽入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体制。

    深入推进“三打两建”工作。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及省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 方案,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推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快行政执法体系改革,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全省统一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推进法治化国际化营 商环境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重点扶持工商经济类、社会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群众生 活类社会组织发展。强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枢纽功能。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质评判标准化。发展社工队伍和 志愿服务。改革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社会协同善治。实施社区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规范化建设,引导城市社区 服务管理资源向农村延伸。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加强网络社会管理。

    (六)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我省发展的突出特色和优势。必须加快外经贸战略转型发展,深化粤港澳更紧密合作,不断增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进出口协调发展。落实和完善各项稳定出口政策,加大出口信用融资支持力度,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积极打造电子商务、专业市场、境内外展示 中心等新平台。深入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深度开拓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中亚、南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完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推进进口公共服 务平台、大宗商品进口专用码头、进口商品交易中心等建设,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紧缺资源能源以及优质消费品进口。开展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积 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扩大“三个一”通关模式试点。

    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完善政策服务促进体系,扩大运输、旅游、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和文化创意、信息技术、设计咨询、中医药 等新兴服务出口。以广州、深圳两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龙头,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建设一批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 设,培育新型优势产品出口集群。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东莞试点城市。加强示范企业培育,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研发设计、创立自主品 牌、拓展营销渠道,延长国内增值链条。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和企业“四方联网”。鼓励企业依托“加博会”等平台扩大内销。促进特殊监 管区域功能整合和服务多元化发展。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实行珠三角和东西北地区差别化招商政策,切实解决重大优质项目落地难问题。强化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外资更多投向现 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东西北地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瞄准世界500强、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推动引资引 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