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8)

时间:2013-02-20 08:57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点击: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实施珠江清洁水系、重点水源地保护、沿海重要绿化带、北部连绵山地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 和全省绿道网建设,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加强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实施珠江清洁水系、重点水源地保护、沿海重要绿化带、北部连绵山地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 和全省绿道网建设,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林地、林木和野生动植物资 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健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和动态调节机制。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大地质 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扶创业带就业、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产业园区就业拓展三项计划,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以及失业人 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推进社保扩面征缴。研究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发展企业年金。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 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多向联网即时结算和职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引入市场机制。编制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常规。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加强 基金监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好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 及水平,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特殊教育。推进东西北地区“教育创强”和珠三角地区教育现代 化。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积极实施“强师工程”,加强师德教育。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推动全民修身等活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实施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和科普活动。创新文化管理 体制,推进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抓好《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壮大文化产业,抓好粤港澳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拓展对外文化 交流合作。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积极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做好档案、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

    提升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扶持民营医疗 机构发展。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调整省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快药品生产流通领 域改革,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快医药卫生信息化,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共享利用。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精神疾病等防治,做好免疫规划工 作。实施妇幼安康工程,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老龄服务。加强社会养老、孤儿保障 工作,完善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提高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制定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规划,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继续实行对口帮扶干部驻村,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扩大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办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抓好援疆援藏和对口帮扶工作。

    切实保障异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逐步打破地域、户籍等限制,完善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参与社会管理等制度,加强对新生代异地务工人 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异地务工人员工资支付执法检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异地务工人员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探索实施技能劳动力社保补贴办法。

    深入创建平安广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创建与平安工程建设。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严重暴力、 涉黑涉恶、“两抢一盗”、黄赌毒等多发性犯罪,走私贩私、金融诈骗、电信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以及影响群众生命安全的制假售假犯罪活动。加强重 点地区、重点场所综合治理。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前移社会矛盾化解关口, 扎实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做好监 狱和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加大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应急管理 能力建设和基层安全监管。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推进气象现代化试点省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和灾害治理。做好国防动员与教育、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和海、空 防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今年省财政将投入592亿元,全省各级财政投入1576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提升就业社保水平。促进创业10万 人,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基础养老金从55元提高到6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10%左右。新增 发社会保障卡3000万张。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在东西北地区创建100个教育强镇(乡、街道)、10个教育强县(市、区)。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 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农村(含县镇)户籍全日制在校生。实施山区、边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津补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由550元提高到 750元、初中由750元提高到1150元。三是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县级公立医院使用基本药物比例达40%以上。所有三级医院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1家平价医院,平价诊室占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资源达5%以上,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平价药包。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 盖。四是优化基层文体服务。扶持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或完善设施设备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2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80个。建设150个 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全省有线网络未通达地区40万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完成25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全面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 放。五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000公里。解决150.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10 万户、“两不具备”贫困村移民搬迁700个村1.5万户。扶持相对贫困村2571个以及相对贫困人口50.4万户224.4万人。推进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工 程,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化基地40个、渔民专业合作社41个。推进79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12宗。六是开展助困扶残。 全省各县(市、区)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平均补贴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242元、109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为 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七是加强住房保障。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 78388套、新增租赁补贴5028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15931套,建设渔民保障性安居房533套。八是改善异地务工人员生产生活条件。对60万 异地务工人员实行减免费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问题。九是推 进稳价惠民。继续给低收入群体及困难群众276万人发放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新建1000家平价商店和300家以上平价药店。推进300个“菜篮子”产品 生产基地建设。十是加强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按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PM2.5等实时监测数据和灰霾等空气质量预报。加快城镇污水 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左右。完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3000个。各县(市)全部开工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或焚烧厂, 各建制镇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各自然村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000公里、碳汇工程林300万亩。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