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参考资料(7)
时间:2014-09-28 22:42来源:广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点击:次
(七)、《规划》亮出新三驾马车。 《规划》里面提出了城市治理方式创新的举措: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环境治理创新,重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1、为了提高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
(七)、《规划》亮出新三驾马车。
《规划》里面提出了城市治理方式创新的举措: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环境治理创新,重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1、为了提高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必须创新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实现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
2、城市基础设施是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物质支持系统,是影响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必备条件,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中处于一种“先行官”的地位,需要采取超前发展的战略方针。它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不仅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体现,而且是维持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大潮下,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先后提出了城市跨越式发展战略,希望通过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作为新的开发建设重点。
目前,城市新区开发的模式有以下几种选择:
(1)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此概念最早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费雷克提出,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共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TOD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同时也是新城市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之一。
(2)住区带动型模式。政府先期投入少、易于启动、土地收益可在短期内见效。而组团式住宅布局模式可以产生规模性集聚效益,减少基础设施的投入,节约开发成本,注重其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关系,还可使其发展成一个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香港就是此类新区开发模式的代表。
(3)SOD(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政府常用的新区开发引导模式,即政府通过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从而带动新区发展。大型公共设施的配置完善,为物质生产、流通等创造条件,进而带动城市新区发展,加快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我国青岛市行政中心的东移、广州天河体育场等案例都证明了SOD模式的适用性。
(4)中心外辐射模式。是一种中心发散型城乡模式,主要是依据圈层结构理论中外圈层与内圈层的联系来发展新区建设。可以将这个模式称为“走出去”模式,即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模式、生活方式等“走出去”,将城市的优势资源扩展出去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最终达到周边地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服务条件一体化。
(5)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模式。CBD一般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以及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地区。有无成熟的CBD便成为了判断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人气指数的重要依据,也是很多国际都市或大城市新区建设的首选。例如,东京新宿、上海的浦东陆家嘴商务中心、深圳的福田中心区等等就是此类模式。
3、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创新,在环境治理方面,也提出创新。
环境是人类存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而产生的一种失调。环境问题包括环境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两大类。前者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后者则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所排放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的侵蚀而导致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污染、噪声污染十分严重。这些污染已经严重危害居民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妨碍城市的发展。
我们在节能环保方面也要创新——建设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节能环保城市。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既要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又要创新环境治理方式;既要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又要创新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城市环境治理进程,收到良好的环境治理效果。
文章标签: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