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单元强化训练(六) 参考答案(2)
时间:2014-01-19 12:17来源:广东人事人才网 点击:次
A.勘验 B.检查 C.搜查 D.检验 8.执行扣押物品、文件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 )。 A.2人 , B.3人 C.4人D.5人 9.搜查妇女的身体应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女侦查人员 C.医师 D.女医师 10.为了收集犯罪
A.勘验 B.检查
C.搜查 D.检验
8.执行扣押物品、文件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 )。
A.2人 , B.3人
C.4人D.5人
9.搜查妇女的身体应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女侦查人员
C.医师 D.女医师
10.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的搜索、检查,称为( )。
A.勘验 B.检查
C.搜查 D.扣押
11.在现场勘验或者搜查中发现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证、书证需要扣押的,由( )决定。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现场指挥人员
12.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指派或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并得出一定结论的诉讼活动,称为( )。
A.勘验 B. 检查
C.鉴定 D.侦查实验
13.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对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通令缉拿归案的侦查方法是( )。
A.拘留 B.拘传
C.扭送 D.通缉
14.( )可以在本辖区内直接发布通缉令。
A.县级以上人大 B.县级以上政府
C.县级以上检察机关 D.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15.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 )。
A.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B.传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
C.拘传、扭送、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D.传唤、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16.拘传的适用对象为( )。
A.所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B.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C.已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D.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17.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是( )。
A.传唤 B.拘传
C.扭送 D.拘留
18.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D.36小时
19.取保候审由( )执行。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国家安全机关
20。监视居住由( )执行。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D.治保委员会配合公安机关
21.取保候审中的保证方式是( )。
A.提出保证人 B.交纳保证金
C.提出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 D.提出担保人和交纳保证金
22.取保候审是公检法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其( )的强制措施。
A.不离开住处 B.不离开指定的居所
C.不随意行动 D.不逃避侦查和审判,并随传随到
23.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 )。
A。l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24.公、检、法机关依法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限制其行动的一种强制方法是( )。
A.传唤 B.拘传
C.监视居住 D.取保候审
25.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13.12个月
26.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应遵守的规定,情节严重的,予以( )。
A.拘传 B.拘留
C.逮捕 D.取保候审
27。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 )以内进行讯问。
A.拘留后的12小时
B.拘留后的24小时
C.拘留后的48小时
D.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特殊情况下,经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
28.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逮捕后的( )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A.3日 13.5日
C.7日D.15日
29.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 ),由公安机关执行。
A.人民检察院批准 B.人民法院决定
c.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 D.公安机关批准
30.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能由( )执行。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的保卫部门配合公安机关
31.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 )。
A.申诉 B.起诉
C.要求复议但应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 D.要求复议
32.公安机关对被逮捕的人在逮捕后的(、 )以内进行讯问。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D.48小时
33.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是( )。
A.违反治安管理的公民
B.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公民
C.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轻微刑事处罚的单位
D.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轻微刑事处罚的公民和单位
34.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主体是( )。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单位保卫部门
35.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以由( )裁决。
A.治保委员会 B.公安派出所
C.单位保卫部门 , D.乡(镇)人民政府
36.公安机关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中,应当坚持教育多数,处罚少数,通过处罚达到教育目的。这是治安管理处罚的( )原则。
A.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B.行为与处罚法定
C.处罚公正、公开 D.保障当事人权利
37.下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罚款幅度为1元以上、200元以下的是( )。
A.吸食、注射毒品的。 B.嫖宿暗娼的
C.非法使用罂粟壳的 D.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38.公安行政执法必须严格划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的界限,为此需把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是( )。
A.社会危害性 。B.违法性
C.情节轻微性 D.应受处罚性
39.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进行处罚,罚款幅度一般情况为( )。
A.1元以上,200元以下 B.50元以上,200元以下
C.50元以上,2000元以下D.50元以上,5000元以下
40.拘留时间以天为计算单位,期限为( )。
A.1日以上,7日以下 B.1日以上,10日以下
C.1日以上,15日以下 D.1日以上,20日以下
4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
A.社会危害性 B.违法性
C.情节轻微性 D.应受惩罚性
4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观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等,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 D.实施危害行为的对象
43.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
A.不予处罚 B.免予处罚
C.从轻处罚 D.减轻处罚
44.( )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予处罚。
A.不满14岁 B.已满14岁不满16岁
C.已满14岁不满18岁 D.已满16岁不满18岁
45.精神病人在( )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A.精神正常
B.不能完全辨认或者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行为
C.精神不太正常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46.( )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A.聋人 B.哑人
C.视力微弱的人 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47.对因醉酒违反治安管理的人,( )。
A.减轻处罚 B.从轻处罚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