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单元强化训练(六) 参考答案(3)
时间:2014-01-19 12:17来源:广东人事人才网 点击:次
C.应予处罚 D.免予处罚 48.一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 A.分别裁决,分别执行 B.合并裁决,合并执行 C.合并裁决,分别执行 D.分别裁决,合并执行 49.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 )。 A.分
C.应予处罚 D.免予处罚
48.一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
A.分别裁决,分别执行 B.合并裁决,合并执行
C.合并裁决,分别执行 D.分别裁决,合并执行
49.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 )。
A.分别裁决,分别执行 B.合并裁决,合并执行
C.合并裁决,分别执行 D.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罚
5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 ,)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5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究时效期限从( )起计算。
A.行为发生之日 B.最后一个行为发生之日
C.行为终了之日 D.第一个行为终了之日
52.劳动教养的期限为( )。
A.6个月至1年 B.1至3年
C.6个月至2年 D.1至2年
53.劳动教养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进行违法活动,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延长劳动教养期限,但累计不得超过( )。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54.收容教育的期限为( )。
A。3个月至6个月 B.6个月至1年
C.6个月至2年 D.1年至3年
55.对拒绝接受教育或不服从管理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可以延长收容教育期限,但延长收容教育期限的,实际执行的收容教育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
A.6个月 B.1年
(:.2年 D.3年
56.强制戒毒具体工作的法律依据是( )。
A.《刑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
57.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是患有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是怀孕或者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等不宜收入强制戒毒所戒毒的人员,应当限期在强制戒毒所外戒毒,由其( )负责监督、管理。
A.住所地的居委会、家委会 B.住所地的治保会
C.所在单位的保卫部门 D.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
58.强制戒毒工作的主管机关是( )。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卫生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 D.公安机关
59.强制戒毒决定应当自做出决定之日起(、 )内通知戒毒人员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
A.24小时 B.48小时
C。3 El D.7 H
60.对强制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戒毒人员,经批准可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但实际执行的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超过( )。
A.1年 B.9个月
C.6个月 13.3个月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安机关是刑事诉讼中的( )机关。
A.侦查机关 B.审判机关
C.监督机关 D.刑罚执行机关
2.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负责对刑事案件的( )。
A.侦查 B.预审
C.拘留和执行逮捕 D.部分刑罚的执行
3.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 )。
A.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
B.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C.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D.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4.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基本职权的是( )。
A.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
B.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C.对被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代为执行刑罚
D.执行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暂予监外执行
5.公安刑事执法的基本原则有( )。
A.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C.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D.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6.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公、检、法三机关应当( )。
A.加强协作 B.分工负责
C.互相配合 D.互相制约
7.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 )。
A.重证据
B.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收集证据
C.严禁刑讯逼供
D.禁止以非法方法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8.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聘请律师的时间是( )。
A.在侦查机关受理后
B.在侦查机关立案后
C.在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
D.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9.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可以为其( )。
A.提供法律咨询
B.代理申诉、控告
C.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D.与原告人达成和解
10.询问证人的地点可以是( )。
A.证人的住处 B.证人的所在单位
C.公安机关 D.人民检察院
11.询问证人应当告知其( )。
A.要如实提供证据 B.有意作伪证要承担法律责任
C.要如实提供证言 D.隐匿罪证要承担法律责任
12.侦查人员进行勘验、检查,主要包括( )。
A.现场勘验 B.物证、尸体检验
C.人身检查 D.侦查实验
13.侦查实验应禁止( )。
A.足以造成危险的行为 B。侮辱人格的行为
C.有伤风化的行为 D.人身攻击的行为
14.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的情形是( )。
A.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 B.可能随身携带凶器
C.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 D.有单位领导在场
15.侦查人员进行搜查时,应当有( )在场。
A.被搜查人 B.被搜查人的家属
C.邻居 D.其他见证人
16.公安机关对查获的不宜随案移送的物品、文件,应当拍成照片存入卷内,原物由公安机关妥善保管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移送主管部门处理或者销毁,这样的物品包括( )。
A.淫秽物品
B.武器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品
C.鸦片、海洛因、吗啡、冰毒、大麻等毒品
D.危害国家安全的传单、标语、信件和其他宣传品
17.鉴定的范围包括( )。
A.扣押物品价格鉴定 B.人身伤害及精神病的医学鉴定
C.电子数据鉴定 D.刑事技术鉴定
18.刑事技术鉴定的范围包括( )。
A.与查明案情有关的物品、文件 B.与查明案情有关的电子数据
C.与查明案情有关的痕迹 D.与查明案情有关的人身、尸体
19.有关辨认的表述正确1的是( )。
A.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
B.辨认应当在不少于2人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
C.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
D.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
20.公安机关通缉的对象是( )。通缉越狱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适用上述规定。
A.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B.越狱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C.应当逮捕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D.可能判处拘役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21.有关悬赏通告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
B.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
C.悬赏通告应当写明悬赏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赏金的具体数额
D.悬赏通告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发布
22.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 )。
A.拘传 B.取保候审
C.传唤 D.拘留
23.公安机关对下列情形,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是( )。
A.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B.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c.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或哺乳自己未满l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D.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24.下列人员中,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的有( )。
A.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B.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邻居
C.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D.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委托的律师
25.担任取保候审保证人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
文章标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