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的神经系统由( )组成。
A.大脑和小脑
B.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
C.脑神经和脊神经
D.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联系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了外周神经系统,或叫周围神经系统。
【点睛】所谓中枢神经系统,既指位置的中枢,也指功能的中枢。脑和脊髓在人身体的正中位置,是位置上的中枢;脑和脊髓又是人神经系统的司令部, 是功能上的中枢。学员通常有一误解,认为在颅内的神经都是中枢神经,这是错误的。比如视觉的中枢在枕叶,而连接枕叶和眼睛的视神经,虽也在颅内部,但却属 于外周神经系统。这里有个记忆的窍门,外周神经系统通常带有“神经”二字,比如视神经、听神经、嗅神经等,而中枢神经系统则没有“神经”二字,比如端脑、 脑桥、小脑等。
27关于睡眠,正确的说法是( )。
A.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频率较低
B.睡眠状态下脑电波频率较高
C.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电波与清醒状态下类似
D.“睡眠锭”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脑电波的变化有如下的规律:在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的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4~30赫兹,波幅较小的β波;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 的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赫兹,波幅较大的a波;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大的θ波和δ波。所以清醒状态和警觉状态下脑电波 频率较高,而睡眠状态下脑电波频率较低。睡眠锭偶尔出现在第二阶段,是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而第三和第四阶段才称为深度睡眠阶段。在快速 眼动睡眠阶段下,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大概持续5~10分钟。
28听觉感受性最高的年龄阶段是( )。
A.儿童B.少年C.青年D.中年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人类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2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提高;6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中年时期感受性比较稳定。
29关于听觉特性的错误说法是( )。
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30关于梦,正确的说法是( )。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梦是一种异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研究发现,睡眠中人人都做梦,只是醒来以后有人记得起自己做过的梦,有人记不起自己做过的梦。梦的内容可以是做梦时外界的刺激物,可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可以是机体的状态,如饿了冷了引起吃饭、掉进水里的梦等。
31内驱力是( )。
A.生理性动机B.内部动机C.社会性动机D.外部动机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这种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穿衣、休息、性欲等动机。
32不随波逐流,能独立判断,独立地做出和执行决定的人,其意志品质具有( )。
A.果断性B.自觉性C.坚韧性D.自制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 取决定的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意志的自制性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又叫 自制力或意志力。
33“人逢喜事精神爽”所描述的情绪是( )。
A.情调B.心境C.激情D.应激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作心情。愉快的心境使人觉得轻松、愉快,看待周围的事物都带上愉快的色彩。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4“分心”是指( )。
A.注意起伏B.注意转移C.注意动摇D.注意分散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是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 注意转移是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的现象。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而转移,注意分散则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35人们有一种从好的方面来归因自己行为的趋势,这是( )。
A.自我服务倾向
B.行动者一观察者效应
C.自我监控效应
D.基本归因偏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归因偏差的出现是一种在某些条件下必然出现的心理反应。常见的归因偏差有:①自我服务倾向:指人们一般对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 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②行动者一观察者效应:指实施行为的人往往强调情境的作用,对自己的行为多强调外部原因。而旁观者常常强 调并高估实施行为人的自身的、内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