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

时间:2013-09-13 15:07来源:广东人事人才网 点击:
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
  
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传统公共行政扩展,核心是政府管理活动。管理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从而过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项活动的总和。
含义:1、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个体或集体2、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外、内)
      3、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本质   )4、需要有效动员和配置资源(人财物组织,机会时间信息)
      5、基本职能                   6、是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简:1、管理的社会实践意义:(管理者有目的有意识;被管理者的工作成效P5)
2、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P5)
  二、管理的职能 
  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法约尔,他提出“五职能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基本职能:计划(首要,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组织(管理的载体);领导(管理的核心);控制(监测性、修正性)。 
  三、管理学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探索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管理学是科学知识体系,2)用富于创造性的灵活方式将管理知识运用于实践,则是一种艺术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四、管理理论的演进 
  英国重商主义-斯图亚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斯密(经济人和分工),空想、欧文,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政治本质)
管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管理流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及其主要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科学管理学派 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差别计件报酬制、职能工长制,科学管理之父)
组织管理学派 法约尔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韦伯 《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三种基本类型传统型、魅力型、法理型权威、科层制,对事不对人原则)
行为科学阶段 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 霍桑实验.奠定了管理的行为科学基础
非正式组织.人本性的关注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人类动机的理论》《激励与个人》
人的行为动机,五个需求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 《工作的推力》《工作与人性》
“X-Y”理论 麦格雷戈 《企业的人事方面》

 
不成熟-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 《个性与组织》

 
动态理论 巴纳德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  美-孔茨-11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卢丹斯
 
管理理论演进的四个特点。
1、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社会人设定;  
2、单个因素过程侧面到全面系统研究;
3、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定量结合(数学-计算机-运筹学)
4、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
  第二节  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      一、行政的含义 
    《左传》,国外,亚里士多德,行政:管理国家事务
行政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
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简言,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 
主体 国家、政府,但主要是行政(执行)部门,
内容 国家或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特点 执行性: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的活动;
政治性:政府机关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使命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权威性:行政管理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代表国家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二、相关概念辨析 
     政治与行政。最早论述区别-美-威尔逊和古德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与行政同是社会历史现象,区别,政治实质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国家政权;而行政是以国家政权为后盾、以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为根本任务。政治主导行政,行政从属于政治。 
     行政与立法、司法。这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 
     三、行政学 
     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学科。简言之,行政学是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从四个方面把握行政学的定义1、主体(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国家行政机关)2、客体(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3、根本原则(依法管理)4、主要任务和目的(探索、发现规律性)。 
  四、行政理论的发展 
行政学兴起的原因
  (美国诞生,1行政国家出现2文官制度改革运动3多种学科形成发展4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
  和著名代表人物(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行政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1形成时期(科学管理-人与机-威尔逊《公共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怀特《公共行政研究导论》、魏劳毕《公共行政原理》);
2成长时期(行为科学-行为科学运用于行政管理-);
3发展时期(现代科学管理或新公共行政管理-布坎南-公共选择学派“经济人”,科斯-新制度经济学派-交易成本理论)。各个时期的理论特征和代表人物。
  第三节  公共理论的兴起 
  一、    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研究方向:威尔逊《公共行政研究》,其相对独立学术框架建立,怀特《公共行政研究导论》魏劳毕《公共行政原理》,其三次重大理论转换: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     
  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评;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公共政策学院-政策途径“P-途径”和商学院-商业途径“B-途径”)。 
(简)P-途径和B-途径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组织外部定向(即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方法。  
  二者的区别:(1)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而B-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然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2)在如何看待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关系问题上,P—途径主张“公共组织与使人组织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是相同的”;而B-途径强调这两种组织及其管理的相似性,较少对两者加以区别。B-途径关心发展出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把焦点集中在战略和阿组织管理上。然而与P-途径不同,B-途径仍然更多地以过程取向,因此,传统行政学中关于组织设计、人事管理、预算一类的主题也是B-途径的学者感性趣的。

  二、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 
  将“公共管理”等同于“公共行政”;将“公共管理”当做“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将“公共管理”看做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和政策分析的一个新的学科框架。 
  三、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种定义。 
  四、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 
  公共管理的六个学科特征(1、研究对象和范围2、跨学科和综合性特点3、研究焦点4、其他焦点5、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成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核心研究方法6、实践基础)。这也是其与传统公共行政的区别。  
文章标签: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