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伦理的具体化。公共管理是一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 |
客观责任 | (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是否符合公众的利益为衡量是否是负责任的和为 |
主观责任 |
(实践角度和伦理角度) 除非行为过程能够在伦理的基础上被合理地解释, 否则不是负责任行为 |
特征 | 1一种义务 2一种任务 3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 |
权力伦理:是权力角色在权力运行和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伦理意识、伦理规范以及伦理行为实践的总和。行政管理者必须确立正确的行政责任伦理观,行政职权的行使和运用必须对它所服务的阶级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向公众负责,这是权力行使的出发点,也是权力使命的归属。
内部控制即自律;外部控制即他律。
国家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为人民服务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努力工作,服从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公正廉洁,克已奉工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
公共管理伦理的选择原则—公正。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与规划公正。 权利与义务平等:社会主义行政伦理公正的基本原则,1平等2比例相等3消灭不劳而获 行政责任冲突最常见的三种形式: 1权力冲突:最主要的考虑如何才能够与更广大的公众利益相符合 2角色冲突:有效处理冲突,防止一种角色对另一种角色的否定 3利益冲突:依赖于我们生活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价值观 |
治理: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目的是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 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和公民对公共生活的 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基本要素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效率(1管理机构设置合理,2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
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 1加强行政伦理教育(1加大伦理建设力度2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3公务员道德自律意识4教育内容) 2强调行政伦理立法(伦理规范被纳入到社会的法律规则体系之中) 3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1政府工作-效率与质量2政府行为-获得民众的基本信任) |
合理有效的行政伦理体系的形成 1行政伦理的制度规范与行政伦理的理想信念的协调互补; 2确定行政伦理的最低要求和行政伦理的理想追求; 3把行政伦理作为公务员任职升降、奖惩的必要条件。 |
第一节 政府工具概述
一、 政府工具的含义:就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政府工具代表性的定义: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萨拉蒙《政府工具》胡德《政府工具》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政府箭袋里的箭
政府工具的特征(萨拉蒙)1共性特性2工具规定行动的结构,制度化的行动模式3集体行动公共问题
二、 政府工具的分类 关于政府工具分类的不同观点。
1市场化工具:利用市场这一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如 2工商管理技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如 3社会化手段:更多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如 |
理论意义:了解政府工具的内涵、性质、类型和作用以及每种工具的潜力、优劣和应用范围等问题, 形成关于政府工具的系统化知识,建立起作为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政府工具学, 拓展公共管理学以及政策科学的视野,促进公共管理学与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的理论、方法的渗透、融合和相互借鉴,丰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内容,完善其学科体系。 实践意义:加强对政府工具的研究、概括、总结和提炼一系列在国内外公共管理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 的政府工具尤其是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有利于促进我国政府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方法、技术与手段的创新,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的绩效及效率。 |
一、 行政手段的含义。二、法律手段的含义。三、经济手段的含义。四、思想教育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 方法,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事前预防性干预、事中干预和 事后干预(常用后两种) |
||
特点 | 权威、强制、垂直、具体、非经济利益、封闭 | |
手段 | 1行政命令2行政引导3行政信息4行政咨询服务 | |
与法律手段相比,简便、灵活,迅速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与经济手段相比(无偿性) 与思想教育手段相比,更能直接迅速有力,有效控制全局 不利于发挥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传递迟缓,易失真,横向沟通困难,因此,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防止长官意志,同其他手段结合运用, |
||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 具体的行政活动,已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 |
||
特点 | 1 权威性2强制性3规范性4稳定性 | |
类型 | 1行政决定2行政检查(行政监督检查)3 行政处置(即时强制)4行政强制执行 | |
规范稳定,是行政管理中运用其他方法的基础。处理特殊问题缺乏弹性和灵活性 | ||
经济手段:是行政主体依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 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
||
特点 | 1利益性2间接性3多样性 | |
有效调动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当可能对思想产生消极影响, 坚持按劳取酬,兼顾效率与公平,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物质精神两不偏废 |
||
思想教育手段 | ||
特点 | 1潜在性和长期性2内在稳定性3主动超前性 | |
方法 |
1行为激励方法;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 2参与管理方法:团体决策、咨询制度、建议制度、信访制度 3行政责任方法:机关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
|
明辨是非,作用持久稳定,需时长、工作艰巨,结果不稳定,思想动员而不解决实际问题 |
1民营化;将原先由政府控制或拥有的职能交由企业私方承包或出售给私方,通过市场的作用,依靠 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生产力,搞活国有企业。 |
2用者付费;公众在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时也要适量交费,谁消费谁付费。 优点:1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 2无偿提供公共服务将导致无目的的补贴和资助,对社会公平造成损害 3使价格真正起到信号灯的作用,即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得以有效应用 4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政府的财政锅危机 |
3合同外包;把民事行为中的合同引入到公共管理的领域中来,以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为前提, 变过去单方面的强制行为为双方合意的行为,政府与其他组织一样以平等主体的身份进入市场。 |
4特许经营;由公共部门授予私人企业经营和管理某项公用事业的权利,通过特许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 和义务,承担相应的风险,从而达到公共管理目的的一种工具。 |
5凭单制(有价证券、代金券、消费券);借用私人市场凭单的理念和技术来改造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 改革工具。(“撇脂”现象) |
6分散决策;分权与权力下放,通过公共组织政治和执行的分离来赋予执行者更大的自主权,被授权的 下级组织或单位能够更加独立,能够自由地与其他组织进行竞争。 中央与地方:美国联邦向州放权;政府上下级:英国“下一步行动方案”新西兰的公司化改革 |
7放松管制;管制是行政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 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放松管理(美国)最好例子(中国改革) |
8产权交易;财产权利指众操纵一项事物的排他性权利。由使用权、收益权、决策机、让渡权等。 产权的交易与变更,不是单纯指的产权整体的转让。 可交易性配额(加拿大四国)有害物排放(美国) |
9内部市场:将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部门人为地划分为生产者和购买者两方或“公对公的竞争” 公费医疗(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