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6)

时间:2013-09-13 15:07来源:广东人事人才网 点击:
一、税收管理二、政府收费管理三、公债管理 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向经济单位、 组织或个人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方式。 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2无偿性3固
  
一、税收管理二、政府收费管理三、公债管理
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向经济单位、
组织或个人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方式。
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收入行为财产-规定征税不得变动)
税收管理
的要素
课税对象(区别不同税的根本性标志)与税率(最活跃、最有力的税收杠杆);
税负转嫁(前转与后转)与税收归宿(直接与间接)
税收种类(根据课税对象性质的不同)
1所得课税:所得额或利润额课税,所得税,保险税
2商品(劳务)课税: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课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
3财产课税:拥有或支配的财产课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
税收管理
的核心
公平征税:1同等税收待遇原则             2支付能力原则          3受益原则
税收效率:1管理成本和遵从成本的最小化   2税收超额负担的最小化

 
政府收费 是指政府提供特殊服务或规制某些经济行为而向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
特  点 1直接有偿性2排他性3非规范性
收费还是课税(关键看受益者?)   与私人收费不同(财政分配行为,非盈利,受益补偿)
形  式 1使用者费:直接费、公共事业特种费、特许费   2规费:行政规费、司法规费
关键问题 1、确定课税还是收费2、如何有效收费3、合理确定收费水平4、防止乱收费

 
公债 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凭借其信用举借的债务,是公共收入的又一重要形式。
含 义 1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体现有借有还的信用特征
2是公共财政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取得财政收入的实际能力,不列入公共预算收入
3重要的经济杠杆,弥补财政赤字,宏观调控
特 点 1自愿性      2有偿性     3灵活性                 种类。 
作 用 1宏观经济管理能力2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3为特定公共投资筹集资金
管理过程 1公债设计    2公债发行   3公债流通       4偿还
第四节 公共支出管理 
一、 购买性支出管理 二、政府采购管理三、转移性支出管理
公共支出(有无对资源和要素形成需求)
购买性支出 指政府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公共支出
内容 包括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政府投资性活动
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1经济建设支出2教科文卫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政府采购
(公共采购)
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活动。
不同于私人部门的采购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责任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政府实施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特点 1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2采购目标的非市场营利性  3采购行为的规范性
4采购主体的特定性    5采购活动的政策性        6采购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大
原则 基本目标物有所值 1竞争原则2公开原则3透明原则4运用商业标准原则
模式 1分散采购模式         2集中采购模式
转移性支出 政府进行非市场性再分配,单方面拨转给受领者的支出
社会保障
支出
1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2失去工作机会3生活面临贫困
特点:1动态性          2刚性                 3适度性
类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
财政补贴 政府根据特定需要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非计划经济的产物
原因:1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2实施社会政策的需要   3顺利改革的需要
方式:1价格补贴    2企业亏损补贴    3财政贴息    4税式支出    5其他补贴
其他支出 1外援支出          2债务支出
第五节 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沿革 
变革三个阶段:50-79计划型财政管理;80-98计划向公共财政管理过渡;99明确走向公共财政管理
二、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三、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1公共财政管理未得到全社会足够重视
2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
3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
4公共支出管理亟需规范
5公共财政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1完善公共预算管理
2加强公共收入管理
3 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
4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
5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
6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
第九章 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一、 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观体系,是特定价值、信念、情感、态度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
基本特征     1、组织成员共同认知系统             2、组织成员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3、是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 4、是组织成员的心理契约)。 
行政文化的定义: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具有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连续性变动性)
二、组织文化的类型与结构 
强文化和弱文化(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历史、成员的流动性和文化起源的强烈程度)。
组织文化的层次(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 
三、行政文化的构成 
行政文化的关系构成(主体、客体);
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1、行政心态、2、行政意志、3、行政规范、协调性-原则性-外在控制性,4、行政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                      行政文化的其他构成。 
四、组织文化的功能 
组织文化的一般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规范功能、
辐射功能(1、物品让渡文化流2、服务提供文化流3、媒介传播文化流)。
行政文化的特殊功能: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1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2对行政观念-3对行政风气-);
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1廉洁行政的保障2高效行政的条件3民主行政的前提) 
第二节 公共管理伦理 
一、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二、公共管理伦理的类型
公共管理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公共管理
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公共管理伦理与个人伦理的不同
1、主体不同,2、影响不同,3、约束方式、依靠力量不同,4、评价标准不同
库珀提出的伦理思考的方式《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伦理思考的四个层次
1、情感表达层次2、道德规则层次3、伦理分析层次4、后伦理层次
公共管理伦理类型:1体制伦理:依附于体制,维系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
2政策伦理:a维护伦理规范b政府预倡导伦理规范(反不正当竞争、见义勇为)
3公务员职业伦理:公仆责任
构成行政伦理的有机统一体,行政人员与行政系统 如“乐手”与“乐队”
三、公共责任 
文章标签: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
------分隔线----------------------------